历史故事《“江郎”为何“才尽”》

江郎才尽表面看来是讲一个作家年纪大了以后才华消退,就其原本的情形而言,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而且说来话长。

南朝着名作家江淹(444505)青年时代才华横溢,写了不少着名的诗、赋;而他到中年以后,作品数量减少,水平不进反退,低迷至死。江郎才尽了。

江郎才尽的由来,据说有一个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钟嵘《诗品》中品江淹条载:

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江淹才尽的时间是他罢去宣城太守准备回到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之时。本年是齐明帝建武四年(497),江淹五十四岁。

唐人写本类书中则有过江淹少时,梦见人与五色笔,因此有文章的记载。少时为何时?不够具体,后人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帮江淹补做了一个好梦。

据福建《浦城县志》载,该城西门外有孤山,江淹曾经在这里梦见神人授之以五彩笔,所以孤山亦称梦笔山,山上有江淹祠。这一为配套而新编的美梦很见水平,江淹确实到过浦城,他是被贬到这里来的,待了三年(474476),而这一时段又正是他的创作高峰期,一大批重要作品包括着名的《恨赋》《别赋》都作于此时此地,当时他刚刚三十岁出头。

元徽四年(476)七月以后,政治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掌握了军队大权的重臣萧道成辅政,他将江淹请去帮忙,从此他的官运亨通。三年后萧道成代宋自立,开创了齐王朝,江淹成为齐的开国重臣,此后更加一帆风顺,主要的精力都用到当官方面去了,诗文创作不复措意,所以在萧齐初年,江淹已有才降之势。而到齐的第二代即武帝萧赜的永明(483493)年间,其才尽的态势已经比较明显。钟嵘《诗品》中品沈约条云: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按这里的说法,江淹在永明年间,也就是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已经赶不上新的文学潮流,人们普遍认为他已经才尽。而江淹本人以介绍自己梦境的方式发布信息,正式承认自己才尽,并宣布淡出文坛,更在此若干年之后。江郎才尽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他后来官当大了,无心创作,也无暇创作,此时江淹对于只凭文章传世不朽已经兴趣不大,还是当官要紧。又有人说,江淹的文风还是刘宋时代元嘉体的那一套,现在文坛风气变化了,老一代名家江淹不能适应新的时代潮流,于是显出才尽的样子。何况江淹较早就写出了代表作《恨赋》《别赋》,已是难以超越的高峰,即使他才思不减于前,也难免要呈现才尽之态了。

某一结果往往有好几个原因,上面说的这几条都能言之成理。但是这几条似乎还不能充分圆满地解释江淹的怪梦。为什么不早不晚,江淹要在建武四年(497)公开表明自己已经才尽,宣布淡出文坛呢?

三十多岁时才华横溢,四十多岁时在文学上渐渐落伍,到五十多岁,干脆自己承认才尽,这是江淹在政治上保护自己的安全,确保过好晚年。

永明十一年(493)七月,齐武帝萧赜病危,王融等人发动***,阻止皇位的合法继承人皇太孙萧昭业(其父太子萧长懋逝于本年正月)入宫,打算立武帝次子萧子良。与萧赜平辈的宗室成员、顾命大臣之一的萧鸾发动反***,强行入宫,奉太孙登殿,命左右扶出子良。此后大权全归萧鸾;不久萧鸾废昭业另立昭业之弟海陵王昭文,稍后又废昭文,自己以入继为萧道成第三子的身份立为帝(明帝)。以上这些都是在一年之内完成。萧鸾其人性忌多虑,故亟行诛戮,他在反***得手以后,特别是称帝以后,大开杀戒,处决了大批宗室嫡系,从此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政局进入新的混乱之中。

江淹没有介入武帝驾崩前后的政治阴谋,此后他与实际掌握政权的萧鸾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也注意保持距离,因为跟得太紧也未必明智。换代以后他仍然非常谨慎,那些年正是萧鸾杀人如麻的恐怖时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杀了一大批宗室成员和高级官僚,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着名的文人很容易死于非命,非多加小心不可。时局不宁不宜以文字事人的道理,江淹显然早已深有所悟。于是他宣布自己做了一个才尽之梦,以后不能写文章了。

不动笔总是安全得多。才华横溢、文辞辩捷的着名才子王融二十几岁就死于他发动的***之中,另一位才华横溢、文章清丽的才子谢朓三十几岁亦死于非命;唯有自称才尽的江淹能苟全性命于乱世,甚至始终不失其富贵。讲究韬晦,大智若愚,江淹的本领相当了得。

江淹临死前不久对子弟说: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已备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这话大约真假参半,就其每有止足之意,注意保护自己而言,是真的,否则他怎么会自称才尽?

像江淹这样韬晦逃名、避开麻烦的文人,远远不止他一个。与江淹齐名的鲍照(?466)也是一个。《宋书鲍照传》云,宋孝武帝刘骏好为文章,自谓物莫能及。照悟其旨,为文多鄙言累句,当时咸谓照才尽。鲍照付诸行动而不出宣言,简直可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江淹公开宣布一个怪梦,从此少作文章,也能有效地防止可能产生的麻烦,后退得很有章法。一般来说,文人唯恐其才少名低,而一流人物如江淹、鲍照却一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很值得玩味的事情。

中国古代文人的悲剧有种种,中古时代被枉杀的甚多,江淹说自己不求富贵,其实他的做法同保住已有的名位富贵不无关系,他首先要保住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清白正当的旧日名声。太大的文学空名对他有害无益。

更新于:2个月前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538.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墨子劝架》

看墨子劝架,是一种享受这个人的脑子太好使了,嘴巴太能说了,每次劝架,都能想出巧妙且有效的策略。投石问路、旁敲侧击,剑走偏锋、指东打西、以退为进、迂回突击,以三寸不烂之舌,横扫千军如卷席。第一回,劝阻楚..

历史故事 2024-06-26

历史故事《才女的精神状态》

现代社会中,才气赋予女子的不止是名气,更多是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与态度。有自己追求的事业,过自己喜爱的生活。而有才气这件事情放在古代,却似乎成了女子的魔咒,往往被我们熟知的才女,一生总离不开悲凉与苦楚。..

历史故事 2024-06-26

历史故事《王安石到底是邋遢还是讲究》

欧阳修特别寄望的后起之秀有两人:一个是王安石,另一个则是苏轼。对于这两个人,世人一直有着截然不同的印象:苏东坡,是热爱生活有品位的风流才子;王安石,是刚愎自负没品位的工作狂人。翻看宋人的笔记小说,关于..

历史故事 2024-06-25

历史故事《古时“打更”为哪般》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句话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它经常出现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而且是半夜三更的晚上,他们会一边敲锣一边报时,这种人在古代叫打更人。众所周知,古代没有钟表,那时候的人们基本上都是日出而作,日..

历史故事 2024-06-25

历史故事《多尔衮的决断》

公元1643年,皇太极去世。由于去世得突然,并没有留下遗嘱,确立谁作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是一个未知数。此时,最有能力也最有人望登上皇位的人有两个,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一是时封睿亲王的多尔衮。豪格和多尔衮各..

历史故事 2024-06-25

历史故事《拒绝的底气》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一则齐景公被拒酒的事。齐景公是个酒蒙子,酷爱喝酒。有一天,他在宫中饮酒,喝到晚上还意犹未尽,他向来主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觉得酒喝得不能尽兴,原因是没有像样的酒伴。于是命备车,他坐..

历史故事 2024-06-25

历史故事《范进中举后,能当什么级别的官》

历史故事《范进中举后,能当什么级别的官》

《范进中举》因其讽刺清代的科举制度和人们捧高踩低的社会风气,而成为中学语文的一篇必学课文,无论是范进中举前后自身的酸腐、胡屠户的前倨后恭、张乡绅的殷勤结交,都无不显示着举人这个名头的分量。稀罕的举人老..

历史故事 2024-06-25

历史故事《没有永远的朋友》

国与国之间,用政治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往往诉诸战争;而假如战争不能战胜对手,又只有回到政治手段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来。这与商战中的兼并与合作,合作与兼并一样,如果牺牲小的利益可以保全大的、整体的利益,牺牲显..

历史故事 2024-06-24

评论列表
全部评论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