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尚书》的人生智慧》

知人则哲

知人则哲句语出《尚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智谋所在。

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不管是大敌当前,还是和平年代,知人则哲,于人生和大业,必然是有益而无害。

知人则哲,就是能鉴察人的品行和才能,体察人心,认清事物本质,又能掌握人与事物的变化之道。如此能识时务,?任人唯贤,尊重人才者,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理当为俊杰。

知人则哲,就是智慧和聪明的总结,比如一个睿智者,懂得欣赏那高高挺拔,虚心俯首,且有气节的翠竹的品格。

有句话说得好,聪明的人,聪明在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也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死盯别人的短处。知人则哲,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大气度,大胸怀。

虽然,识人难,古亦有之。交友不甚,祸及己,选才不甚,殃及国。我相信,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会从这古训中经验之谈中,脑洞大开。

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交友,还是挑选或者推荐人才,不能只看一时一事,不能以个人的喜恶,就个人的崇拜,盲目加以肯定。只有正确运用好知人则哲这个大学问,才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一如海纳百川,将一艘艘小舟送达成功的彼岸。

政贵有恒

政贵有恒,是执政纲领,也是国学治要,是祖先铺就的一条真理大道。

政贵有恒,千古用之,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贯穿于这个道理。当这句古老的格言又被人们提起,证明子孙们没有把祖先留下的瑰宝丢弃。

政贵有恒,语出《尚书毕命》,概括说明了为政贵在长久,说话要有道理,且需抓住要领。坚决反对朝令夕改,瞎折腾,导致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不容那些形式主义横行,要坚决予以抨击。

掌故明礼,以示后人,吸取殷朝灭亡的教训,切莫使人心涣散,整体腐败、奢靡,纵酒好乐,好色胜过好德,重蹈覆辙。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改变一种风气,不能只看一时之变,而要力求长久之态,?这是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

就把政贵有恒当镜高悬,因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所以,必须遵行: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的原则,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与性成

习与性成,是一个人素质的流露,是一个人运程的走势,是判断一个人生命大盘的跌宕起伏,决定人生成败的要素。

习与性成,也就是生活习惯,当习惯形成自然,便决定人的命运和人生沉浮。有智慧的人,经常把习与性成做为警句记在心上,避免养成一些坏习惯。

好的习惯会使人成功,而坏的习惯则会叫人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道德沦丧。例如懒于春耕的农民,怎能获得五谷丰登的收成?沉迷于酒色赌场的赌徒,最终将失去幸福的婚姻和家庭。

作家毕淑敏有一警句: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读书是最好的美容,那就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吧。

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驾马车,坐上它,你就跑得更快。愿人们乘坐好习惯这驾马车,驰骋在宽广的人生赛场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是一句成语,辞典中这样解释:乌,乌鸦也。喜爱那所房屋,连同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联的人或物。

这种说法,大有来头掌故。传说周武王攻克朝歌时,对于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甚是担忧,唯恐难以稳定局面,便与姜太公商议。太公建议:如果你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的仆从家吏。

《说文解字》也有投鼠忌器,爱屋及乌,这里投鼠忌器说的是,犹若瓷器店里打老鼠,小心不要砸了老鼠周围的器皿。从中人不能不深刻反思。

爱屋及乌,极有现实意义。它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不但有助于人们处理好家庭关系,婆媳关系,而且对于人在社会交往中矫正态度,友好沟通,改善关系,构建和谐环境,也有助益。

爱屋及乌,坚决反对恶其余胥,如果被这种恶魔效应作祟,紧抓一个人某一点短处,推及其余,势必影响和谐健康的大局。

爱屋及乌就是一支哨笛,召唤人们向着团结、友爱、快乐、幸福结集。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7305.html

相关推荐

哲理故事《成为叫醒兔子的好乌龟》

有一次,我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时,向前排的几位听众提问:你们觉得当时兔子应该怎么做呢?他们都回答:不应该睡觉,应该踏踏实实地努力跑到终点。这是一般人都会给出的标准答案。接下来,我问了K君同样的问题,..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跌倒以后》

有一次,我在家照看小孩。他在一堆沙中玩装卸游戏,我坐在不远处玩手机。突然,他被一把玩具铲绊倒了。我起身走过去想要扶他,他却自己爬了起来,甩开我伸出的援手,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我有些诧异,退回原处观察。..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隐形细节》

1946年,美国商人贝斯特韦斯特在加州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建了贝斯特韦斯特酒店。贝斯特韦斯特酒店共有700个客房,动工建造之初,贝斯特韦斯特要求施工队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经过3年施工,酒店终于顺利完工。贝斯特..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心口一把利刃》

在三口之家成标配的今天,钟鸣鼎食的大家庭成了稀有。那天,跟一个新认识的朋友闲聊,仿若推开一扇窗,看到举世罕见的大家庭生态。她说:小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吃饭,光我这么大的小孩就有十几二十个。总以为别人家都..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无用》

从长远来看,获取技能的能力,比技能本身更有普适性。即,有些东西不一定立刻有用,但能持续不断地让你获取有用的东西。容我讲一个关于NBA的故事吧。德克诺维茨基15岁时,跟着老师霍尔格盖施温纳学篮球。这位老爷子..

哲理故事 2025-04-03

智慧光辉下的一次奇遇

智慧光辉下的一次奇遇

智慧光辉下的一次奇遇当我们开始探索智慧之光,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也曾经有过这样一次奇遇,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智慧之光的魅力。这是一个温暖的夏日,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园里散步。我..

作文大全 2025-04-03

哲理故事《破碗的启示》

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泉水清澈、甘甜,行人经过时常用手掬一捧泉水喝。附近千佛寺的一个老和尚见此情景,拿了一个有缺口的碗放在泉台上,人们就能用这只破碗舀泉水喝。某日,有位..

哲理故事 2025-04-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