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容人之短》

有的人,只要一件事就可以看到他的将来。当年我有一个朋友林君,在一家国企上班。一天晚上,我们去他宿舍,刚走到宿舍门口,发现门被撬开了,有个人正在翻箱倒柜。林君见状,一把扯住我,悄悄地把我拉到远处,说不要惊动他。因为那人是林君的熟人,且饶过他一次吧。我当时就觉得林君能忍人不能忍受之事,其胸襟非一般人能比。

十多年后,林君调离企业,进入一所学校任教,又从县城调到省城,再从省城的一所学校调到省机关,现在已是副厅级干部了。这些年,我看到林君在为自己的前途不停地奋斗,吃了很多苦。但我始终认为,他的那种容人的胸怀,是他仕途一路顺利的底子。

以前看《红楼梦》,最为欣赏的人就是薛宝钗,她是一个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善于藏巧的聪明女人,她从来不会惹事,众人都醉,唯她清醒。大观园里的姊妹们一起饮酒,林黛玉醉后竟然吟起《西厢记》里的情色句子,众人在醉意中没有听到,只有宝钗听得清楚。宝钗知道大观园里的许多私密,譬如贾芸与红玉的私情,红玉和坠儿的私房话若是林黛玉,必然一吐为快,但宝钗却可以将它烂在心底,从不与他人说起。

王熙凤曾这样评价宝钗: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宝钗看上去是一个明哲保身之人,其实在大观园里,她是一个最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王熙凤在大观园里风风火火,快意人生,而宝钗恰恰相反,她内敛淑静,怡然自乐。结果宝钗的人缘非常好,更招人喜欢和信任。

前段时间,有家单位的地下车库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人开着自己的爱车进了车库,但他没有下车,而是在车里休息了一会儿。此时,一位同事也开车进了车库,将车停在了旁边。此人下车后走了几步,又返回来,掏出钥匙,使劲在另一辆车身上划了起来,然后转身要走。见车子被划,他打开了门,划车的同事一见到他,马上僵住了,尴尬至极。本来这件事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但他却忍不住,在公司QQ群中将此事公布了,这让那位同事在公司里无法立足,只能辞职走人了。这样做见仁见智,但在对方求饶之时,仍然不给对方以出路,采取赶尽杀绝的做法,的确太不近人情。遇到一个想息事宁人的还好,若遇到一个存心想报复的,引发血案也是有可能的。得理也要饶人,治病救人除了严惩还有坦白从宽呢!针尖对麦芒,是针对敌人,不能用来针对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应该预料到不留余地的做法,必然会惹来不可收拾的后果,毁了人前途是小,惹火烧身是大。

世间什么力量最大?忍耐和原谅他人的力量最大。这一切,来源于善,从善出发,那么,选择将会是多种多样的。

佛陀说:若不能忍受侮辱、恶骂、毁谤、讥评,如饮甘露者,不能名为有力大人。在人际交往中,以怨报怨只能使事情进一步激化,导致更大的仇怨。反之以德报怨,则能很好地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更加让人信任和佩服,给自己赢来更多空间,人生际遇也会否极泰来。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7283.html

相关推荐

哲理故事《成为叫醒兔子的好乌龟》

有一次,我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时,向前排的几位听众提问:你们觉得当时兔子应该怎么做呢?他们都回答:不应该睡觉,应该踏踏实实地努力跑到终点。这是一般人都会给出的标准答案。接下来,我问了K君同样的问题,..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跌倒以后》

有一次,我在家照看小孩。他在一堆沙中玩装卸游戏,我坐在不远处玩手机。突然,他被一把玩具铲绊倒了。我起身走过去想要扶他,他却自己爬了起来,甩开我伸出的援手,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我有些诧异,退回原处观察。..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隐形细节》

1946年,美国商人贝斯特韦斯特在加州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建了贝斯特韦斯特酒店。贝斯特韦斯特酒店共有700个客房,动工建造之初,贝斯特韦斯特要求施工队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经过3年施工,酒店终于顺利完工。贝斯特..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心口一把利刃》

在三口之家成标配的今天,钟鸣鼎食的大家庭成了稀有。那天,跟一个新认识的朋友闲聊,仿若推开一扇窗,看到举世罕见的大家庭生态。她说:小时候,我们一大家子吃饭,光我这么大的小孩就有十几二十个。总以为别人家都..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无用》

从长远来看,获取技能的能力,比技能本身更有普适性。即,有些东西不一定立刻有用,但能持续不断地让你获取有用的东西。容我讲一个关于NBA的故事吧。德克诺维茨基15岁时,跟着老师霍尔格盖施温纳学篮球。这位老爷子..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破碗的启示》

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泉水清澈、甘甜,行人经过时常用手掬一捧泉水喝。附近千佛寺的一个老和尚见此情景,拿了一个有缺口的碗放在泉台上,人们就能用这只破碗舀泉水喝。某日,有位..

哲理故事 2025-04-02

哲理故事《先知足而后感恩》

虚云禅师是民国时期有名的高僧。他19岁时在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之后勤修苦行。27岁,他离开鼓山,先后到各地参访朝礼佛迹。有一次,行走在四川某地时,虚云禅师在一座小寺庙里暂住。寺庙旁边有两户人家,一户人家家..

哲理故事 2025-04-02

哲理故事《如水人生》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

哲理故事 2025-04-02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