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以卑说卑”与“以愚应智”》

孔子游历六国时,有一次他的马脱缰而逃,吃了一个农夫种的庄稼,这个农夫非常生气,把马扣留了。孔子派他的得意门生子贡去和农夫说情。学识渊博的子贡滔滔不绝地对农夫说了一通大道理,也说了不少好话,但农夫还是不肯把马还给他。孔子于是把马圉(养马人)派去,马圉对农夫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边去耕种,我们也不曾到过西边来旅行,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模一样,马儿怎么知道那是你的庄稼而不能吃呢?农夫听了觉得有道理,心甘情愿地把马还给了马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沟通也是一样,子贡学问很好,但是农夫却不吃他之乎者也的那一套,因为他们两人的学识、修养相差太远,彼此早已心存距离;同时农夫也根本听不懂,接受不了文绉绉的表达。而孔子的马圉和农夫一样都是底层百姓,并没有多少文化,却更容易相互理解和交流。正如孔子对子贡所说的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用礼仪请野兽享用祭祀的牛羊猪,请飞鸟聆听九韶般优美的音乐一样,犹如对牛弹琴,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效果。这也启示我们,沟通要分清对象,区隔身份,尤其要放下身段,多说接地气的话少说书面的话,多讲大白话少讲冠冕堂皇的话,多讲普通话少摆谱打官腔,就能同频共振,找到共同语言。

宋朝初年,南唐广陵人徐铉、徐锴和他们的父亲徐延休号称三徐,名着江南,三人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于宋朝,其中尤以徐铉的声望最高。一次,恰逢南唐派遣徐铉为使者前来宋朝纳贡,按惯例朝廷要派押伴使陪伴左右。满朝文武大臣都思虑自己的才华不及徐铉而生怕自己被选作押伴使,宰相范质也觉得选押伴使的事很难办,就向太祖赵匡胤请示。太祖说:你暂且退下,朕亲自来选押伴使。

不一会儿,太监传旨给殿前司,要他报上十名不识字的殿前侍者的名单,太祖看后,御笔点中其中一个,说:此人即可。满朝文武大臣都大吃一惊,中书省官员也不敢再询问皇帝,只好催促被点之人立刻动身。这名被御笔点中的殿侍者不知何故派他做使臣,又得不到任何解释,只好渡江前往。

徐铉和殿前侍卫登船渡江后,起初徐铉慷慨激昂,侃侃而谈,旁观的人为他的能言善辩、才华横溢而惊讶折服。而那个侍卫更是无言以答,只能不住地点头应着,徐铉没有察觉,依然喋喋不休地与那个侍卫高谈阔论。一连几天,因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徐铉自感无趣也就沉默不语了。

一边是目不识丁的侍卫,一边是知识渊博的徐铉,两人注定没有话题,不可能产生共鸣,侍卫也肯定争辩不过徐铉,看似无法沟通的一对组合安排,如何能陪好客人呢?但赵匡胤用意显然不是为了陪好善辩的徐铉,他另辟蹊径让侍卫以沉默应对雄辩,让徐铉的才华没有发挥之地,达到了以愚应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不失为一种高明之举。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会遇到夸夸其谈、恃才傲物之辈,也会碰见强词夺理、胡搅蛮缠之流,如果与这些不在一个频道的人一般见识,只能是自降格局和层次。有的时候,并不能陷于话不说不清,理越辩越明的语境,不妨保持沉默,只和君子论高低,不和小人争对错,则是一种最好的应对之策。

《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不同的人,可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气质修养和价值观念也迥然各异,这决定了他们看事待物的出发点。找对的方式说话,找对的人交流,或以卑说卑,或以愚应智,是为人处世和沟通交流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正是孔子使马圉与赵匡胤选押伴使赋予我们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哲理。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7134.html

相关推荐

哲理故事《三人行》

你知道登山的规矩吗?我是说训练有素的专家结伙去征服险峻的名山。他们三个人拴在一条长绳上交替前进,倘若一人不慎失足吊在悬崖峭壁之外,其他两人要合力把他拉上来。倘若费尽力气,营救无功,悬空吊着的人最好自己..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绑鱼活得久》

在南方某些县城的鱼市场上,你会看见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一边是大盆子里在水中活蹦乱跳的鲜鱼,一边是用细麻绳严严实实地捆绑成弯月形、井然有序地放在木桶里出售的鱼。不知底细的你肯定买盆子里的鱼,那就错了,那..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巴克卖刀》

有个叫巴克的年轻人拜圣地亚哥著名的铁匠史密斯为师,学习打制刀具。几年后,巴克手艺学成,史密斯骄傲地说:你学会了我的手艺,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没想到巴克并不急着开自己的打铁作坊,而是去了外地征询别人对刀..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以鱼的角度思考》

那一年,我大专毕业后到省城找工作。在这个学历满天飞的时代,大专文凭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幸好,我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太高要求,在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落了脚。公司刚刚成立,加上我才5个人。老板倒是有工作经验,刚..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一字之量》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在西安上市时,新华书店约作者签名售书。他们为陈忠实做了一张精美的名片,准备随书赠送给读者。签名售书前夕,书店经理亲自拜访陈忠实,并将名片的样品给陈忠实过目,名片上印的是:现代小说..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成为叫醒兔子的好乌龟》

有一次,我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时,向前排的几位听众提问:你们觉得当时兔子应该怎么做呢?他们都回答:不应该睡觉,应该踏踏实实地努力跑到终点。这是一般人都会给出的标准答案。接下来,我问了K君同样的问题,..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跌倒以后》

有一次,我在家照看小孩。他在一堆沙中玩装卸游戏,我坐在不远处玩手机。突然,他被一把玩具铲绊倒了。我起身走过去想要扶他,他却自己爬了起来,甩开我伸出的援手,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我有些诧异,退回原处观察。..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隐形细节》

1946年,美国商人贝斯特韦斯特在加州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建了贝斯特韦斯特酒店。贝斯特韦斯特酒店共有700个客房,动工建造之初,贝斯特韦斯特要求施工队不要忽略每一个细节。经过3年施工,酒店终于顺利完工。贝斯特..

哲理故事 2025-04-03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