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三爷醉酒》

三爷读过私塾,童生试取得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之后却像发蔫不吐穗的稻谷,始终求不得秀才功名。

木鱼青灯,三爷安享着一份清闲。

小红泥巴房子里,三爷厌倦了读书,便鼓捣些小玩意。一枚鸡蛋,三爷用细砂纸反复打磨,尔后,手执尖嘴青铜小锤子在鸡蛋顶端啄出一个洞来,倒出蛋清蛋黄,在蛋壳上涂上官粉、胭脂,绘画脸谱。三爷画的多是秦淮青楼女子,从不描绘似张飞、李逵一般虬髯如针的猛汉。提及书房里的三爷,三奶奶语气极尽刻薄:与女人亲嘴去了。

三爷有些畏惧二爷,两人偶尔相遇,二爷哼一声,三爷便像老鼠见着了猫,躲着走。

可自打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三爷便开始天天念叨着二爷了。

事情是这样的:三爷的宅基地与马二的相邻。本来,马二的宅基地只三间宽,可他偏要盖出四间房子来,多出的一间宅基地哪里来?侵占三爷的。马二是何等人物?他替红枪会扛过大枪,后因脾气暴躁殴打下属被开除,从此便无所事事,整天扛着三眼铳打兔子。这一回,三爷算是碰见硬茬了。三爷从袖筒里抽出细长的五指与马二理论。一不做,二不休,马二举着砍刀朝三爷扑来。只会绘画玲珑玉女的三爷何曾见过这种阵势,吓得撒腿就跑。

偏偏,二爷去东南乡扛红薯干了。三爷便像重病卧床,长吁短叹,盼着二爷回来。

扛红薯干是豫东一带的说法,其实是爬火车用棉粗布去换红薯干。弟兄两家的女人忙活了一个冬天,纺花织布渡春荒,二爷把粗棉布打成捆,爬火车去东南乡换红薯干。本来,该爬往东去的火车,可爬上车,火车头挂上乌青的车皮,二爷才知道来了个颠倒颠,爬上了西去的火车,一直到汴梁城才又折回来去了东南乡。二爷本来就窝了一肚子气,回来后得知三爷又出了这种乱子,他怒气不打一处来,顺手操起七尺长的顶门棍就去找马二算账了。

二爷找马二算账,本来是替三爷出口恶气,三爷却躲进了书房,老祖宗质问三爷:你怎的不过去?

三爷说:这种事,我看到会头晕。

二爷见了马二便一阵叫骂,马二举着大砍刀朝二爷的面门劈来。一寸长,一寸强,二爷七尺长的顶门棍奋力一磕,马二的大砍刀就脱手飞了出去。二爷挺着顶门棍直捣马二的脊梁,马二一看大事不妙,拔腿就跑。慌不择路,马二扑通绊倒。好汉不吃眼前亏,马二翻身起来,朝二爷抱拳:好,好,算你狠。

晚上,麻油灯昏昏亮着,老祖宗与家人言来语去说着二爷与马二的打斗,忽然,二爷提着三爷的衣领走了进来。

二爷将三爷掼在老祖宗面前,只见三爷手里提着两匣糕点,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老祖宗问明原委。原来,二爷人刚到家,就撞见三爷手提两匣糕点去探望马二。老祖宗质问三爷:糕点不送给你家二哥,反倒送给仇人马二,是何道理?

凡事有唱黑脸的就得有唱红脸的。三爷说着自己的道理,玩枪弄刀的人,咱得罪不起,我去打个圆场。

应该说,三爷的话不无道理,老祖宗却哭笑不得。

那天马二丢给二爷一句算你狠,没承想,二爷候来的却是马二的请柬。马二邀请二爷去酒馆叙话,好酒好菜好生招待,签订永不侵扰契约。本来,三爷身为当事人,理应同往,三爷却连连推辞,又躲进了书房。

二爷去了酒馆,不多时,让人捎话来,要三爷去签订契约。二爷、马二都是粗人,写不得字,三爷却是一手好笔墨。三爷只得硬着头皮过去。走进酒馆,三爷朝马二深施一礼:若是永不搅扰,宅基地,我情愿让出二尺。

唔?二爷盯着三爷不放。三爷满脸赔笑:和为贵。

马二本打算接过三爷的话茬应承下来,一看,二爷脸色不对,话到舌尖又咽了回去。既然过不了二爷这一关,人情不如早做,马二怒斥三爷:老三,此为何意?让我二尺,陷我于不仁不义的境地,你居心何在?

三爷自讨没趣,闷闷落座。

酒菜满席,马二拱手让二爷坐首座。

三爷本想讨马二欢喜,却闹了一肚子气。三爷不说话,取来粗瓷瓦碗,满满斟上一杯酒,一饮而尽,而后,又满满斟上。三爷一口气喝下三碗酒,两眼放光,印堂发亮。三爷再斟上一碗酒时,马二急忙起身,喝道:老三,你不能再喝了!

三爷眼睛里泛着血丝,挺直身子说道:谁说我要喝了?这碗酒,你给我喝下去!

马二瞠目:老三,你这是逼酒!我不喝,你能怎的?三爷盯着马二:你敢说你不喝?

马二有些气短,问道:老三,你想惹事怎的?三爷端起酒碗,一抬手泼向马二的面门,一只脚踏在板凳上拊掌自笑。马二一脸酒水,小心地问着二爷:三爷是不是醉了?

你敢说我醉了,真是欺人太甚!三爷将手中的酒碗叩上马二的面门,霎时,马二的面门一块瘀青。马二悄声问二爷:是不是把三爷请下去?

二爷吩咐几人连拖带拽把三爷送回家中。

三爷一觉醒来,已是次日清晨。太阳爬过房顶,满屋子亮堂起来,三爷洗过脸,浑身轻松许多。三爷悉心把玩蛋壳脸谱,观赏一会儿,便走出门,偏巧,迎面碰见马二。三爷看到马二面门瘀青,便依稀记起酒馆的事情,心里不免有些发怵。三爷本打算说几句客套话,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马二抱抱拳,开了腔:多有打搅,礼数不周,三爷受惊了。对不住。海涵!

三爷很是闹不明白,自己惧怕的马二怎么这般谦恭了呢?

更新于:3天前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6364.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九雷补天墨》

民间故事《九雷补天墨》

一个死秘明朝时候,一道圣旨传到了墨阳县。李家墨坊的坊主李淳风跪地接旨,他听罢太监宣读完圣旨的内容,真好像一个焦雷劈在了头上,当时就愣住了。当今天子突发奇想,竟要叫李淳风在一个月内,赶制出十方九雷补天墨..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应得之罪》

民间故事《应得之罪》

1、得好工作张峰大专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在大城市里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他找了好几份工作,都没干长,不是嫌累就是怕苦,虽然学过计算机,技术却不够好,这种情况下哪有好工作给他呢?但凡事无绝对,张峰..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寻找盗墓贼》

民间故事《寻找盗墓贼》

找上门来的生意这天中午,林建成在天外酒楼二楼喝酒,正喝得高兴,忽听背后有人悄声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地鼠公林建成林壮士吧?林建成一回头,见身后一位陌生的白须老者正在自己身后躬身施礼。林建成当即推诿道:老..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侠婆》

公元1688年,陕甘发生大规模武装起义,清政府急调闽浙总督左宗棠改任陕甘总督,督率其麾下10万湘湖子弟兵前往陕甘镇压平乱。各地州府、县衙把一门心思全用在配合、支持清兵戡乱上,地方事务疏于管理,土匪蟊贼便趁火..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金蟾金舌》

在人才辈出的京城,有一个让所有茶庄酒楼都惧怕的人物,名叫金蟾。他能在京城最好的仙琼酒楼吃最贵的饭却没人敢吆喝,能在江南最奢华的玉壶茶庄品茶却没人敢打扰。但他一不是官宦望族,二不是豪门地主,他能这么想,..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秃笔田》

河北满城凤凰山下有个田家庄,庄上有个孩子名叫田满,他天生聪明,读书识字一点就通,且过目不忘,人称神童。他娘也盼着他能有点儿出息,家里再穷,也坚持让他读书。田满16岁这年,教书的陆先生让他到县里去参加小试..

民间故事 2025-02-21

民间故事《天下第二书》

民间故事《天下第二书》

1、筑城天启七年五月的一天上午,宁远城的守将袁督军着一身戎装,领着三位老先生来到了城头。带领工匠们修筑城墙的副将廖剑平一见督军前来,急忙过来见礼。袁督军一把拉住他,呵呵笑道:廖将军辛苦了,我给你介绍三..

民间故事 2025-02-21

民间故事《送你一封信》

民间故事《送你一封信》

1、将军府南宋初年,襄阳城,元军围城已3个月有余。守城将领钟山恒日夜难寐。元军围城将领裕勒子精通兵法,且骁勇善战,武艺超群,让钟山恒很是头疼。裕勒子重兵围城,且在城里通向城外的护城河水道设置了密密麻麻的..

民间故事 2025-02-21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