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精选《汤》

入了冬,天色一暗,寒风中匆匆往家赶的人们,开始本能地渴望沸腾的美味,比如一碗汤。

小时候在姥姥家过年,晚上酒足饭饱,一大家子人坐在炕上嗑瓜子聊天,姥姥就站在炉子旁边,煮新酿的甜胚子给我们喝。滚烫的汤水在火焰的舔舐下,冒着咕咚咕咚的泡,莜麦粒一颗颗在这些泡泡里起伏翻滚,释放着酒香。

不一会儿,人人手上都捧着一个烫手的碗。一边吹气,一边慢慢地吞咽,热热的汤渗进肚子,这一年的温暖都有了着落。

那是几年前的冬天,一个人在北京,忽然很想念妈妈炖的排骨汤。周末花了大半天时间,跟妈妈打了好几通电话,终于煮出一锅汤。香气从厨房溢到整间屋子的时候,租来的房子,突然就有了家的味道。

汤是一种很微妙的食物。它不管饱,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也并不能提供很多营养,却润物无声地渗透在中国人的饮食中,生发多样的情感。

很多时候,与其说是爱汤,不如说是我们太珍惜一碗汤容纳的那些情感:关于一些时间,一些记忆,一些很难说出口的爱。

汤是时间对胃的安抚。

2023年,白人饭预制菜等话题频频被讨论,各种质疑、调侃背后,是一群得不到安放的胃。

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一长串的待办事项,让认真吃顿饭成了一件优先级很低的事。我们接受了只需要在微波炉里热几分钟的料理包,习惯了会让食物风味逊色很多的外卖,吃一碗面,也要忍不住拿起好几次手机。

食物变成流水线的标准作物,稳定而冰冷地发挥它的功用。对预制菜的质疑里,除了对安全的担忧,还有一种对慢和手作的渴望。

而汤这种食物,承载了很多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投射。这是一种格外需要耐心的食物,最爱喝汤的广东人有种说法叫煲三炖四时间与等待,是一碗好汤的必要条件。

这背后,是一种舍得在食物上花时间的价值观。广东人有句话叫辛苦揾来自在食,辛苦地工作打拼,为的就是不紧不慢地吃顿饭。为了煲出一锅老火靓汤,广东人会去山里取泉水,去菜场找应季的食材,会专注地守着锅子,一煲就是一个下午。

这份闲情,对于断网吃顿饭都很难的现代人,才是最奢侈的东西吧。

汤也是一种很难标准化的食物。在广东,很多家庭都有祖传的私汤秘方,妈妈会根据季节、天气、家人的体质和今天的口味,煲出一锅独一无二的汤。

可能不止广东,很多家庭的厨房,都炖煮过这么一锅汤,咕咚咕咚的气泡里面,是对特定对象的心意,无法复制的情绪与味道。想起它,想起自己曾经被如此认真地对待过,身体和心灵就同时得到了滋养。

所以想起故乡,总会有那么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美食家萨瓦林曾说:只要告诉我你爱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食物讲述着一个人的来处,孩童时期养育过我们的汤汤水水,在之后的日子,会渗透进身体和记忆,成为底色一样的存在。

曾经看到过一个调侃,喝惯老火靓汤的广东人,北方的西红柿蛋汤、紫菜蛋花汤在他们眼里等同于刷锅水。话是有点夸张,但食物对人的塑造大概也就是这样:一些偏好在无意识之时就已经养成,成为只有舌尖懂得的、不容撼动的标准。

它也无声地浸润着一个城市的性格与生活方式。始于唐朝的洛阳水席,特点之一是热菜皆有汤,半汤半菜的宫廷宴,将汤的功夫演绎为艺术。而在洛阳街头,随处可见的大小汤锅则在向你说明,这喝汤的习惯从历史中延续过来,早已深入寻常百姓家中。

广东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洛阳人打招呼往往不说吃了没,而是喝汤喵。江西的瓦罐汤,江浙沪的腌笃鲜,福建的甜汤,杭州的宋嫂鱼羹一碗汤背后,是一个地域的山河物产人情脉络,也是冒着热气的乡土记忆。

而离开故乡的人们,总有一天,也会因为某个人,在另外一个城市的厨房学着煲一碗汤。

一个结婚不久的朋友跟我讲,从前很少做饭的她,现在会主动做一些费功夫的食物,比如煲汤。这是一种自发的愿望,想要跟在意的人分享美好的食物在一道汤和一道汤之间,新的羁绊被建立起来,我们也拥有了新的、需要以汤去灌溉的家。

还是这位朋友,跟我聊起父母辈的爱情。她说爸妈家平时不怎么喝汤,煲汤更像是一种爱的表达。妈妈生病的时候,爸爸会在医院旁边的出租屋里,煲鸡汤给妈妈喝。

从前她不觉得,父母之间有爱情,但现在回想起来,那爱是很深很深的。爱可以是很重大的决定,比如两个人决定成为夫妻,一起经历生命中的风雨;它也可以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比如煲一锅汤。

中国人不太习惯用语言和肢体表达感情,爱的载体,常常是食物。想念你,话到嘴边就成了好好吃饭;很多很多的爱,好像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索性就不说了,不如花一下午一下午的时间,用全部的真心实意,煲成一碗一碗的汤。

其实也不只是中国人。爱尔兰作家简卡森写过一篇叫作《汤》的故事:擅长做汤的外婆,用汤来治愈镇上每一个生活不如意的人。外公不会花言巧语,说过的最浪漫的一句话是:你外婆不是一般女人,她会做全东部最好的西红柿汤。

后来外公去世,外婆一个月没有做汤,靠饼干和茶支撑下来。第二个月的一个早晨,她从悲伤的椅子上站起来,去厨房做了一锅汤,这些汤由最原始和真诚的材料而来,是我外祖母做过的最好的汤。

地域和文化不同,汤的味道也不一样,但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广东人说最好的汤是大味至淡,汤清如茶,爱又何尝不是如此?最浓烈深切的感情,往往是言语说不明白的,最后都变成了汤那样朴素又日常的东西。

生命中大雪纷飞的时刻,心里有爱的人,还可以在炉灶上的汤锅边寻得一处寄托,看那腾腾的热气在锅盖上结成细密的水珠,像汤水写成的一封书信。

更新于:2个月前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610.html

相关推荐

文摘精选《批评他人的正确方式》

1、你应该非常清晰、生动、不偏不倚地重述对手的想法,以使得你的对手说:谢谢你,我刚才要是像你这么表述就好了。2、你应该把对方观点中你所同意的部分都列出来,尤其是那种并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3、你应该提..

文摘精选 2024-07-08

文摘精选《文学之于人生的作用和意义》

已经有三年多时间,我没有进行小说创作了,今年冬天,我开始写一部小说,写到十多天后,又停了下来。写作中的小说沿着小说的逻辑在进展,按照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在深入,我想,这应该是一部好小说,可是,我终于还..

文摘精选 2024-07-08

文摘精选《底料》

尽管我经常给朋友推荐北京最火爆的火锅店海底捞,因为它的汤底很清淡,容易上口,特别适合火锅入门,但我自己去的次数并不多。海底捞是无渣火锅,汤里没有成型的作料,看上去很干净方便,但它就像一个讨人喜欢的自来..

文摘精选 2024-07-08

文摘精选《坐下闲谈》

一天,早上或是上午,有人砰砰地将门敲得山响。虽然未曾有过预感,但既已打上门来,还是只有放开门户为妙。于是开门迎之,一人(多为男士)进门,哈哈打得轰隆隆的,又是久仰又是幸会弄你个措手不及。不知来者为谁,..

文摘精选 2024-07-08

文摘精选《中国人的吃相》

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他旅游西南某地的时候,偶于餐馆进食,忽闻壁板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连珠炮,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邻座食客正在大啖糖醋排骨。这一道菜是这家餐馆的拿手菜,顾客欣赏这个美味之余,顺嘴把骨头..

文摘精选 2024-07-07

文摘精选《养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除了利,世人心中最看重的就是名了。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啊!又有多少人为名和利所累,到头来落得个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呀!怎样才能做到超越名..

文摘精选 2024-07-07

文摘精选《谁能杠得过他们》

杠精,一种在互联网上横行霸道的生物。它们是迷之自信的嘴强王者,是匿名区的暗夜之神,是评论弹幕里的逻辑大帝。普通人避之不及,唯有键盘侠可与之一战。当然,杠精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产物,只要有语言的地方,就会..

文摘精选 2024-07-07

文摘精选《小巷里的爆米花老人》

上海的弄堂是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建筑之一。即便到了现在,很多商业项目还是会刻意保留和还原上海弄堂的那种旧日风情。对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来说,弄堂其实不见得有游人眼中的万种风情。弄堂,就是狭长的小巷。青石板..

文摘精选 2024-07-07

评论列表
全部评论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