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兵苗寨:出土明代铠甲的地方
2024-12-13 09:35 经典文章
瓮兵,是施秉县杨柳塘镇的一个小村庄,全是苗族。瓮兵,苗话叫遨迵,苗文写作Ebjongb。其意为湾水或河谷。古为偏桥杨氏副左长官司南洞(原名澜桥,现叫新桥)之地。瓮兵之名说法有三:其一是说,明朝初年,明后人征苗于此,兵入进该地,因山大林深,不熟路况,被苗民围,如瓮中捉鳖而被歼灭,取名瓮兵;其二是说,马氏为征苗于此,有功于朝,命其在小河河谷设哨守河道,以便楚米入黔,并输澜桥作兵粮,途经河谷被苗民掠取,运粮之兵被歼,取其兵器藏于洞中,因名。其三说是,朝庭命兵收取苗之兵器,而毁之得名。不过,说法各异,但都与苗汉纷争有关。关于此类说法,还真有其佐证,前些年月,百姓在挖掘地基时出土铠甲一副,据说为明代遗物。其物件现存于百姓家中。
瓮兵位于施秉县杨柳塘镇西部五公里处,有硬化乡村公路通村。村子的西面就是小河河谷。村子是在一个狭窄的山谷间。谷间的平坦处是田园,呈长条状,房舍处在上谷,环田而居。这是一个古树环绕的村落,房屋多为三间木制建筑。近年来,由于公路交通开通,外面的砖块水泥可以运入,部分村民开始修建砖房。
瓮兵的古树很多,多为乔木,如枫树、金桂、梓木、柿子树、皂角树、桐木、花榈木、格木、舞阳柚、红锥、金含笑、榉木、红豆杉、铜钱树等。此外,这里长着一棵不知名的树,树形高大,树皮倒卷,如鱼鳞。这棵树分为两个枝桠,一枝叶子茂盛,另一桠则叶子稀少,有时甚至没有叶子。吴光仁是村里的人口主任,他说:当少叶子的那枝没叶子时,说明当年就要干旱,如那枝叶子挂叶时,当年就获大丰收。人们将其视为能否获取收入的晴雨表。
遨迵是瓮兵的苗名,其意是湾水之意。其实这里并不是人们想象的有溪流,而是一个并非旱涝保收的地方。传说古时,确实有一湾河池,面积达十余亩之阔。其山断崖处有一泓泉流,深不可测。又有黑鱼从洞口进出。河池溢出之水可冲水车碾米。因有泉流灌溉耕地,在这里的人十分不愁吃不愁穿。这令见不得穷人吃顿饮外人十分眼红。一日,一道士打此而,这道士对当地人说,这地方很好了,但如果在西塘边再立一庙,这里的水更大,吃穿衣录更不用愁。既然是这样何不就按这道人指示立一小庙呢?族人共商,决定立庙。庙立好后,当夜电闪雷鸣,大雨从天而降,山洪暴发,山崖垮圮,冲走了河池,也掩没了泉眼。从此,湾水成了干旱之地。人们大呼上当,然而道士走远了。后来人们才知道是别人的妒恨而招之灾难。***期间,人们为找回那口泉眼,请来了地质队擦测,除找到泉眼外,水已下沉。
瓮兵虽为苗地,但这里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当清末苗民起义失败之后,这里的苗族人认为,苗族人吃亏,主要是没懂汉族文化。民国时期,这里的苗族子弟开始读书了。吴占贵,又名吴林仁,苗名耇几麻关,是村里的人,他在民国初年父亲送他到中垮读书,这里办了几所私塾,教忆的是同族小米山的耇当利。私塾读了几年,他被抗日,他加入***的军队,后入黄埔第六期,再后进滇缅抗日,退伍时当了国家党镇远专员。另有吴耇宝几,也读过年私塾,进了抗日军,解放后回乡,在新桥乡当老师,退休而终。现在该村有大学生二十多人,有的当老师,有的在政府机关工作。这里说明,苗族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瓮兵有全巫师,名叫吴通关,苗名叫耇福。这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人,他是当地苗族文化的通才师傅。他能做苗族的一些重大祭祀活动。并对古苗族文化有所了解。什么苗族的迁徙、苗族的古歌、苗族的祭祀都有研究。其实在当地,能唱苗族古歌的人比较多,这可能与交通闭塞有关。这是一个能保持苗族文化最完全的村寨。
更新于:5天前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