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胡军:好好演戏别和市场瞎较劲》
2024-12-04 08:33 人生故事
与胡军聊天不用紧张,他从不避讳回答任何问题,不时爽朗地大笑,冒出几句京腔的口头禅。真实,这个最简单却最具力量的形容词,是胡军身上扑面而来的人生叙事。
与表演的羁绊,是命中注定
父亲的严苛要求,儿子的叛逆顶撞,让紧张的父子关系持续到胡军上大学。高考前,胡军甚至没告诉父亲他要报考什么专业,清华北大咱就别想了。我当时最想考的是人大新闻系,当记者,挎个相机满处溜达,多牛!
考中央戏剧学院,是彼时胡军玩闹的选择之一。父亲和伯父是在他被通知录取后才知道的。父亲并没有表现出高兴与否,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让胡军别扭半天的话:有学上就行。但胡军觉得(那时候自己)挺牛的。与其说,他瞒着父亲考学是另一种顶撞,不如说,流淌在血液中的规矩,让其从不愿仰仗父辈。
如今几十年过去,演员胡军更愿意相信,他与表演的羁绊是命中注定的。如果说家庭对我一点儿影响都没有,那是忘恩负义。他们对我的影响并不是直给的,是潜移默化的。命运让你干这件事,早早晚晚都要干。你挡是挡不住的。
为艺术献身前,得先生活
作为当年表演系的班长,胡军毕业前两个月,档案就被调到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从中戏毕业大戏里的男一号,到话剧舞台上最开始只有几句词的小角色,他在戏剧中生活了近十年。
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话剧又逐渐变成另一番光景:那是被称为电视剧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十年。电视和电影院的普及,改变了老百姓的消费习惯,走入剧院的人变少了。
胡军是热爱舞台的,但他必须要面对,单条腿蹦跶,路会越来越窄;不演影视作品,连生活都困难。迎着巨大的影视与舞台表演方式的落差感,胡军还是生硬地将自己转型为一名影视演员。完全为艺术献身,我相信有这种人,但不会很多。你还得吃饭啊。除非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不谈女朋友了?不结婚了?一切社会需求都不要了?不可能。胡军坦率地说。
得认清现实,存在即合理,哪怕短暂
但如今提到胡军,外界大多只记得电影《蓝宇》中的陈扞东,以及电视剧《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当下已很少有人愿意站在表演视角,为一个演员寻找其应有的价值坐标。
然而,这并非胡军真正对这个行业感到疲惫与失落的原因。有一段时间,他自认为心态不好,对表演这件事第一次感到烦了,不好玩了,不想干了。2015年,胡军通过综艺《爸爸去哪儿》第三季走入大众话题视野,那几年他只接演了电视剧《小情人》《潜伏在黎明之前》和电影《战神纪》。直到2018年,他才在《盗墓笔记重启之极海听雷》中饰演了吴二白,一个客串角色。
但,确实不舒服,还是想演戏。所以说(我)还是天生吃这碗饭的人。他说,只能适应与调整。
胡军还是依照自己对表演的理解,选择角色,诠释角色:该怎么演还怎么演,该背台词还背台词,该和导演研究戏,还继续研究在演员之心的坚守下,他也遇到了不少好作品,例如电影《长津湖》,电视剧《将夜》《雪中悍刀行》《超越》即便大部分他都并非绝对主角,也不乏为年轻演员做绿叶,但胡军却不以为意。
如今,胡军的理想主义,已被务实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他不迎合乱象,也不与之同流合污,但需要用自己的方式适应与自救。
我的世界看起来落伍,但不影响拍戏
这个既有印象,要追溯至2003年,电视剧《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让胡军走上新的事业巅峰,也奠定了其硬汉角色在圈内外绝对的影响力。而后,电视剧《楚汉风云》中的项羽,电视剧《朱元璋》中的朱元璋,电影《赤壁》中的赵云,乃至电视剧《金婚风雨情》中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都在一步步将这个标签夯实。
彼时,胡军对于大量同类邀约的态度,从来者不拒变为有意回避。他需要更有意思的人物,来激发创作动能。例如《长津湖》中的雷公,在胡军看来就并非脸谱化的硬汉,反而内心有十分柔软的部分。为什么硬汉非要冲锋陷阵,不怕子弹?这些太好演了。但你要反过来,演一个柔软的,对死亡有恐惧的硬汉,好像更真实一点儿。胡军坦言。
胡军对硬汉的延续,也源于他始终相信,再好的演员也有局限性,就像他无法诠释偶像剧,也无法让自己描眉画眼、男扮女装。
近些年,他也时常反躬自省,是不是自己落伍了?2021年,胡军参加了综艺《仅三天可见》。身边观众大多是年轻人,大家边听边笑,很多梗胡军却听不懂。但他也从中汲取了新趣味。与其说,这是胡军迫切地想要追赶年轻人,不如说,他只是想要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我的世界看起来好像有些落伍,但不影响我拍戏,不影响我生活。所以我了解(这个时代)就可以了。
更新于:18小时前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