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菩萨显灵》

明朝天启年间的一个冬天,一场瘟疫在诸城蔓延开来,老百姓病者十之八九。以回天药房的掌柜于回天为首的郎中们,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趁机哄抬药价,漫天收费。

于回天本名于常平,十五岁时被父母送到慈善堂药房当伙计。慈善堂掌柜吴先生的医术远近闻名,每天来找他求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其实于常平当伙计只是幌子,他的真实目的是偷学吴先生的本事。当地手艺人的规矩是传儿不传女,更不会轻易收徒,于常平不得不出此计策。

常言说得好:常在油坊还沾不到油渣渣?于常平耳濡目染跟着吴先生学了不少东西,有时他抓好药,趁先生不注意,就悄悄将药方收起来。吴老先生为人正直、惜才,见他如此痴迷医道,对他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闲下来时还主动传授他一些望、闻、问、切的本事,教他背一些汤头歌,事实上相当于是收了半个徒弟。

等到于常平觉得吴先生的医术被他学得差不多了,便迫不及待地辞工,回家开起了药房,自己当起了坐堂掌柜,还将自家药房起名回天药房,连名字也改为于回天。

如今瘟疫来了,他依仗从吴老先生那里偷的药方,治好了不少病人,不由得声名鹊起。可惜他为人不正,很快便坐地起价,其他郎中也有样学样,弄得普通老百姓卖房卖地、砸锅卖铁治病,可他们那几亩薄田、三两间草屋又能卖几个钱?眼见得大家叫天不应、呼地不灵,走投无路之时,却发生了一件奇事。

诸城城东住着个寡妇胡大嫂,和八岁的儿子小牛子相依为命。小牛子感染了瘟疫,于回天问诊后开出诊费加药费共八两银子的账单。胡大嫂孤儿寡母,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银子?眼瞅着孩子奄奄一息,急得她抱着孩子跪在街上痛哭。突然,她听到有人问她,您遇到什么难处了?

胡大嫂抬起头,眼前站着一个牵着马的黑衣蒙面女子。胡大嫂哽咽着说完事情经过,忍不住又是大放悲声。

黑衣女子蹲下身来,拉过小牛子的胳膊摸了摸脉,又让孩子张开嘴伸出舌头看了看,柔声说:大嫂,昨晚我梦见菩萨显灵,说她要施灵药给诸城百姓,只要求药者夜深人静时到菩萨庙的祭台下焚香祈祷,就能得到菩萨赐药。只是,祝祷时不能抬头,等祈祷完了,拿走祭台上的药包速速离开,千万不要回头,否则药就不灵了。

胡大嫂听了黑衣女子的话,不由得半信半疑,想再多问几句,那黑衣女子已经上马走了。

胡大嫂怀着一线希望,抱着孩子回到家里,好容易熬到天黑,她迫不及待地跑到了菩萨庙。菩萨庙里燃着一根蜡烛,静悄悄的,有些瘆人。胡大嫂实在不敢相信奇迹会发生,可也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她跪在祭台下,燃着了三根香,轻声祷告起来: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救我的孩子吧。我的丈夫死了,孩子再有个好歹,我也活不成了她反复祷告这番话,又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才慢慢抬头往祭台上看,祭台上竟然真的有一个纸包!她连连叩头,把纸包紧紧抓在手里,一路狂奔到家,立刻煎药给孩子服下。半夜里孩子出了一身大汗,高烧就退了。第二天一早,她又把剩下的药渣煎了一碗药汁,孩子服下后就痊愈了。

这件事像一阵风传遍了诸城。于是,那些贫寒的病人成群结队,来到菩萨庙求神问药,无不药到病除。自然,于回天等人的生意萧条下来,他觉得事有蹊跷,决定去菩萨庙看个究竟。

这天夜里,于回天挤在人群里,装作也要求药。他一边装模作样地祈祷,一边斜眼偷看,见神台后面走出一个高挑女子,白衣白裙,头上裹着白包头,脸上蒙着白色面巾,只露出一对眼睛,看上去还真像庙里的菩萨!只见她袅袅娜娜走上神台,端坐其后,把一个个药包摆放在台上,求药者祈祷过后,依次走过神台,低着头拿走一包药离去。

于回天不相信菩萨显灵,认为这是有人在装神弄鬼。可是,这个人是谁?她真有起死回生的本事?

他蓦然间想起一个人来,不由得心头一亮,认定了眼前的菩萨就是慈善堂掌柜吴先生的女儿吴梅花。

吴先生婚后多年膝下无子,直到快五十岁上,吴夫人才生了个女儿,起名梅花。在小梅花刚刚咿呀学语时,吴先生就教她认识各种中草药,背诵汤头歌。小梅花聪明绝顶,总是一学就会,而且过目不忘。这让吴先生两口子非常欣慰,吴夫人常去观音庙进香,祈祷菩萨保佑女儿健康成长

于回天来到慈善堂做伙计的时候,梅花不过七岁,如今她已经有二十岁了,早将父亲的医术全部学到了手,只是当时有个规矩,没出嫁的大姑娘不能行医。因为男女授受不亲,做郎中却少不了要和男人肌肤接触。吴先生两口子就想赶紧把女儿嫁出去,也好尽快将衣钵传给她。可是,还没等女儿找到婆家,吴先生就得急症死了。梅花空有一身的本事,也不好抛头露面给人看病。

吴先生一死,回天药房的生意逐渐好起来。于回天得意之余,却打起了梅花的主意。他的原配老婆生病去世了,正打算续弦,梅花品貌一流,又得到了她父亲的真传,她要能嫁进自家,自己可就成了真正的回天了。于是,他三番五次托人上门提亲,还时不时地跑到吴家,以吴老先生徒弟身份大献殷勤。可是梅花娘俩早就看透了于回天的为人,坚决不同意。梅花更是连面都不让他见,这让于回天非常恼火,不知道在心里暗自发了多少次狠。

如今这白衣女子装菩萨给人送药,堵死了于回天的发财路,她到底是不是吴梅花,还说不准。当于回天走到女子身边拿药包时,想趁机揭开她的面巾看看到底是何许人也。可人家是在做善事,自己哪敢犯众怒。再说,这会儿人们感激的是菩萨,万一露了真相,真是个凡人在行善,人们还不把她当真菩萨供着?那自己就更混不下去了

县太爷的小姐琼芳也染上了疫病,请于回天上门诊治。于回天把过琼芳小姐的脉,对于治疗她的病有了把握。开药方之前,他忽然想起菩萨庙那白衣女子,何不用计引她出来?于是,他在为小姐开的药方上做了手脚,又对县太爷说:大人,小姐病情严重,我只能治好一半,将病情稳住,另一半须得请另一人来治。

这治病哪有只治一半的?简直是胡闹。县太爷不懂医道,着急救女儿,急切地问:何人能治另一半?快说出来。

本县慈善堂吴老先生的闺女,芳名吴梅花,虽未出阁,但得她父亲亲传,很有功底。她家有专门治疗瘟疫的祖传秘方,小姐的病要想根治,只有请她了。

见县太爷还在犹豫,于回天巧言令色,说自己有一个亲戚是省城名医,祖上当过御医。他愿意进城找亲戚,为小姐求药。那吴梅花治好了小姐的病便罢,倘若治不好,他也已经从省城赶回来,到时他保证让小姐康复

县太爷听了于回天的话,觉得倒也有理,当即打发衙役抬着轿子去吴家请人。梅花痛痛快快地上了轿子,被抬进了衙门。

梅花为琼芳小姐把过脉后皱起了眉头,提出要看看于回天开的药方。这一看,让她暗暗吃惊。原来于回天用的是川芎当归汤加漏沙水煎服。如果按常规用药,小姐的病即可痊愈。可于回天加大了剂量,用了十四钱的川芎。这势必会造成发汗过多,头晕脚浮,甚至会留下后遗症。

梅花和琼芳小姐一见投缘,细聊之下才知道前因后果,立刻恍然大悟,原来于回天给自己下了一个套!

梅花当即有了底气,把十四钱川芎减为六钱,漏沙水加三倍煎服。为慎重起见,梅花亲自为小姐抓药、煎药,并亲眼看着小姐服下。如此三天,琼芳小姐就痊愈了。

县太爷思前想后,觉得这里定有蹊跷。梅花就把自己和于回天开出的两张药方做了对比,说这件事最好让于回天自己解释清楚。

梅花和琼芳都是姑娘家,通过治病已经成了好朋友,梅花就把假扮菩萨给患者治病的事告诉了琼芳,并说明自己这也是无奈之举,都是那未婚女子不能做郎中的规矩给逼的。

琼芳听到这里,突然扑哧一笑,说:我有办法啦!

县太爷派人去请于回天,说小姐的病不但没治好,而且加重了,让他快去省城讨灵药给小姐治病。于回天暗自得意起来。三天前他骑马出了城,逢人就说去省城,实则在外面躲了一天,晚上就回来窝在家里没再出门。他这一计看样子是得逞了,吴梅花砸了吴先生的招牌,自己这就去把小姐的病治好,县太爷一定感激自己,有了县太爷这个大靠山,不愁那吴家丫头到不了手!

于回天兴冲冲来到县衙,看到琼芳小姐身上的热已经退了,却依然昏睡不起,这让他始料不及。要来梅花施药的方子细看,也没错啊。这下,他开始不安起来,只好继续用原来的方子抓药。

这样又过了三天,琼芳小姐丝毫不见好转。县太爷爱女心切,叫来于回天狠狠斥责了一番,声称如果小姐三天内还不能好转,就请于回天到其他地方去行医卖药!

于回天吓坏了,早把跟吴梅花耍心机的事丢在脑后,当务之急是赶紧挽回局面,治好小姐。他急得团团转,眼见菩萨庙的施药还在继续,想想那梅花的本事不过如此,又怎么能冒充菩萨呢?难道是菩萨真的显了灵,就是另有高人冒充菩萨,医术比自己和吴梅花高明得多。看来,只好如此了

深夜,于回天等求药的人都走完了,他才鬼鬼祟祟地走到祭台前。此时祭台上已经一包药都没有了,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请求菩萨指点迷津。

菩萨轻声细语问道:灵药在此,拿走便是。

于回天看看周围没人,又往前跪爬了一步,这才低声说出为琼芳小姐求药一事。说琼芳小姐另有怪病,还请菩萨重赐新方。那菩萨沉吟半晌,缓缓说道:如此说来,此事怕跟药方无关了。你必须告诉我前因后果,丝毫不得隐瞒,我才好对症下药。于回天也是被逼急了,再加上他已经相信神台后坐的真是菩萨,于是将自己如何怀疑菩萨是梅花所扮,如何借县太爷千金治病之际在药方上做了手脚,企图陷害梅花等事说了一遍。他哀求菩萨,将灵药赐给自己

他跪在那里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一边磕头。突然,他觉得眼前一亮,神台上亮起了两个大大的灯笼。于回天吃惊地抬起头来,却看见吴梅花母子和县太爷父女以及一干衙役站立在自己周围。他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指着琼芳小姐说:啊?你你你小姐你吃了我开的药,病这么快就好了?

琼芳小姐冷笑一声,说:你的药我根本没吃,才能来这里看清你的真面目。

在场的所有人亲耳听到于回天做的好事,证据确凿,县太爷命人将其押回县衙,重打五十大板,罚银一百两,再不许他在诸城地界开店害人!于回天的肠子都悔青了,只得灰溜溜逃出了诸城。

梅花去给琼芳小姐看病,破了未婚女子不能做郎中的规矩,又公开了菩萨显灵的秘密。她干脆一破到底,也不再黑灯瞎火地跑到菩萨庙施药,就在自家坐堂给人看病施药。凡有穷苦百姓来求医买药的,分文不取。于是,满县城的人都说,本县有这样医术高超的女郎中,真是这一方百姓的福气,也是父母官的福气!

县太爷拨银两在诸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建了一座慈善堂医馆,坐堂的郎中就是没出阁的大姑娘吴梅花。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3979.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金钗计》

民间故事《金钗计》

河边现浮尸清朝干隆某年秋,在古黄县城外睢奎河边的芦苇丛中,两个早起的打鱼人无意中发现一具倒卧在水边的尸首,大惊之下,急忙来到县衙报案。新上任的知县江牧之带着三班衙役很快赶到了现场。只见这浮尸已经腐烂,..

民间故事 2025-02-26

民间故事《赖子讹钱》

关家村里有个后生名叫关玉来,常常借机讹人钱财,乡邻们恨透了他,干脆叫他赖子。这天,赖子正在村里闲逛,忽然听到大槐树下有人吆喝:换盘子换碗,换针头线脑啦原来是小货郎来了。他心头一喜,走到大槐树下,伸长脖..

民间故事 2025-02-26

民间故事《回魂木》

民间故事《回魂木》

1、奇珍现世渭城新来了位张知县,刚上任就烧了两把火。一是把打犯人屁股的板子浸进粪坑,二是在牢狱中养猫,将本就不多的牢饭明抢暗偷带糟蹋,弄得犯人怨声载道,暗骂张知县心肠狠毒。这天,张知县来到县衙庭中一棵..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蚁杀》

三年前,在开封府邀月楼外,麻面孙惹上了董尚董大茶壶,被打得鼻口蹿血,差点儿去了鬼门关。那时,因老家匪患四起,闹得很邪乎,自幼便是孤儿的麻面孙一路流浪到了皇城开封,平素靠给人帮工和乞讨赚一口饭果腹。那日..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金牌刽子手》

上酒!蔡一刀把一锭10两重的银子往桌上重重一磕,高呼要酒。尽管他已喝得面红耳赤,然而只要一想到那个该杀千刀的名字,他眼里的怒火便剧烈地燃烧起来!蔡一刀是濠城最好的屠夫,传说他杀猪宰牛的7法得自于庄子《庖..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化犬之术》

民间故事《化犬之术》

1、乞丐收孤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天津卫。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在大街上走着,他突然听到小巷子里有哭声传来,走近一看,是个约莫三岁大的男娃娃,正哭着要妈妈呢。那娃娃穿得比老乞丐还要破烂,..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鹏城鉴宝记》

这天早晨,鹏城百姓突然感觉到一丝不对劲: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全部增派守卫,行人只准进不准出。不等大伙儿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官府又贴出一份告示,宣称要在县衙外搭台,举办鉴宝活动。鉴宝团成员多由老字号古董行的资..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计斗老鳖一》

这事发生在民国时期,赵家庄有个姓赵的财主,家有良田几百亩,大车一挂,牛羊成群。但是他为人却刻薄狠毒,满肚子的坏水像茅坑里的气泡一样,时不时地咕嘟嘟就冒出几个,人送外号老鳖一。老鳖一家里雇了一个长工,是..

民间故事 2025-02-2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