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微幸福”
2024-10-25 09:08 亲情文章
文 / 杨丽华
父亲把剪好的资料小心地纳入他的收藏簿,开始坐在书桌前翻阅他保存的心爱之物。冬日的暖阳透过窗上的玻璃,温柔地抚慰着他花白的头发,让他的额头、嘴角、眼尾,更清晰地显现出深深浅浅的岁月的刀痕。他的目光,掠过手中剪贴成册的一篇篇长短不等风格各异的文章,神情闲适而温和,感觉就像站在自家陇头上的农人,注视着辛勤耕耘后的庄稼。
父亲原本学的是植物保护,在农业系统做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工作。研究推广粮食种子的闲暇之余,他把文字也变成了一粒粒饱满的种子,用心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对文字的喜爱,他安然迎送着或寂寥或充实的频繁出差的时光,并把经历的平凡动人的故事,诚实记录下来变成了铅字。也因为爱好,最终他改行成为“码字”三十多年的老报人,成功抵御了俗世中的“好前程”的诱惑,执著辛苦地侍弄着田园里的“庄稼”,坚守着心目中的桃花源,于风淡云轻中,随花傍柳。
经年累月“春种秋收”的时光,终于抽瘪了父亲旺盛的血脉,身体衰老的迹象一点点出现,又一寸一寸加强。八十多岁的他步履不再稳健,多种老年病慢慢袭来。他的手开始难以自制地轻轻颤抖,拿了一辈子的笔,无奈地放下了。更多的时间,他会坐在靠窗的书桌前读书看报,也会带着几分谦虚也有几分骄傲的神情整理他的剪贴册。
父亲的剪贴册是家庭作品集,剪贴资料的颜色按时间的顺序由深到浅。最久远的,离现在已经五十多年,纸张也是沧桑的深褐色了,那是父亲青年时代发表的作品。他的盛年时期,又加入了一双儿女——哥哥和我各个阶段或稚嫩或成熟的文艺作品,其中,我见到了我高中时期发表的散文《雨前》和哥哥小时候创作的曲艺节目《胖婶买票》。暮年之后,他收集文章的作者栏目里又添加了三个人——一个孙子和两个外孙女,题材更加宽泛,语言更加新潮和富有个性。他收起了再也飞不动也护不住我们的老翅,深情地关注着三棵小荷的尖尖细角,反复品读他们的文章,不乏溢美之词。每篇文章,都成为父亲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父亲没有给我们养成追求太多物质享受的习惯,影响了后辈在职业爱好和生活方式上的选择。他和母亲生活简单知足,经济上也不需要我们提供帮助,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微幸福”,或许只有剪贴本中越摞越高的作品和海内外的获奖证书吧。
此刻的父亲,正用谦和的语调给他的老弟兄们打电话,请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在电视上看儿子编导的戏剧。父亲的背,已经微驼,也可能是多年的职业所致,但我从他的后面望去,他的脊柱却是笔直的,不偏不倚。电话那一端王大大一句“你领导的杨家将兵强马壮”,让父亲的微笑光润起来。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微幸福”,这种幸福不问是否值得。它丰盈在寻常巷陌中,在柴米油盐中,在翩然而至的文章中,也在窗外枝繁内敛的老树中……
更新于:27天前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