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精选《每一次双击都有回响》
2024-10-21 08:46 文摘精选
一条26岁的生命消失在城市的天际线里。
生前,他攀爬到城市的高处,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将自拍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以赢得鼠标的点击。
这一次,鼠标点出的是他的最后一声惊呼,以及生命从长沙263米高处坠落后的血迹。
在他身后,鼠标仍未停歇。他死于2017年11月8日,直到一个月后,粉丝数量仍在增长。
如果这种关注度在他生前到来,那他可能算是取得了某种成功。他是如此渴望成功,曾发布过几百个有关高空挑战的短视频或直播。
但吴永宁这个人物在生前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的。他出身贫寒,希望凭借那些冒险的表演,得到网民的双击点赞和打赏。据报道,最后这次挑战,他对家人说过一个或真或假的数字:如果火了,可以拿到10万元。
最终,网络红人千千万,他的名字获得了短暂的热门围观,然后又将像任何一个热门事件中的亡者一样,归于冷寂。
这是他逃不开的定律。这个定律由屏幕前无数的鼠标决定。
那些双击点赞的鼠标,是当今社会的奇怪物种。它们最热情也最冷酷,最大方也最吝啬,最长情也最健忘。
对吴永宁而言,每一分钱的打赏都在鼓励他爬得更高,每一次双击的回响都是助推他坠落的背景音。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如果没有进入这个领域,他本来在打工,在做群众演员。他年轻力壮,即使起点为零,也未必找不到饭吃。
而那些明显威胁个人生命和公共安全、容易引起青少年模仿的行为,本就不应该被推送、被打赏。这些平台表面上花团锦簇,热闹非凡,本质上是嗜血的商业怪兽。
我们已经从中看到了许多不该存在的打赏:一个农村年轻人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获得打赏。一个比一个猎奇,一个比一个惊悚。从东到西,中小学生盗用父母账号打赏出数万、数十万元的案例层出不穷。每个故事都在告诉青少年,你可以不劳而获,只要你能够吸引眼球。
不食嗟来之食的道德文章,没能在两千年的岁月里失传,却在互联网上过载的信息里被埋葬了。
卖惨现在商机无限。网上还出现了一种比惨军备竞赛。一年前,深圳一位中年男人写了一篇网文为患重病的女儿筹款,描述自己的艰难处境。后来人们发现,他有三套房产,不像自称的那样困难。打赏者怒不可遏。微信被迫退回打赏金时,人们发现那篇涉嫌欺诈的网文居然收割了250多万元。
那笔集腋成裘的巨额赏金,产生了巨大的后遗症对良善的消费,又一次伤害了社会的善意。
相比之下,那个从高空坠落的年轻人单纯得多。他没有消费良善,只是出售心跳。
打赏可能诱使人们讲出迎合受众口味的故事这种迎合是标准的哗众取宠,也可以诱使一个无知的、穷困的年轻人,一次次以身试险。
紧急状态下,打赏作为社会的一种应急反应无可厚非,但不应成为一种盈利模式,一种注意力经济的要素。
今天,消费眼球与消费良善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便捷。随手双击,似乎就可以付出自己满腔的爱心。作为万千网民中的一员,我从不打赏。除非熟人介绍,我没有参与过网上的爱心众筹。正如我从来不会为地铁里的乞讨儿童掏钱善意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凶器。
现在我有了新的理由:你看,鼠标的双击很轻,却真的成了一条年轻生命下坠的引力。
更新于:1个月前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