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100年前,究竟什么人能进清华?》

熟悉清华大学校史的人知道,凡是在1925 年清华开设大学部当年或之前进入清华,如果没有被开除,都可以公费留学美国。在人人巴不得能够留学的时代,能进清华的天之骄子们,都是什么人呢?

什么人可以考清华?

1909 年7 月,清政府正式启动庚款兴学计划,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游美学务处通过张贴布告和在中文报刊上发通知等方式公布考试日期和考试科目。除通电各省要求选送合格生进京考试外,还采取了考生个人报名的方式。

此时,由于国内的留学预备学校还没建成,改为只录取20 岁以下的学生,并在考选后直接派出国,这前三届留学生被称为甄别生,共180 人。后来名满天下的胡适、赵元任、梅贻琦、竺可桢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11 年,游美肄业馆更名清华学堂并首次开学,468 人在北京宣武门内学部举行了入学复试,全部合格入学,成为清华最早的一批学生。他们当中有许多后来成为着名的学者,如化工专家侯德榜、哲学家金岳霖、中国真菌学的创始人戴芳澜等。

那时,清华除了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汉口等大城市招考外,因为要按省额收取学生,所以各省也实行初试,然后推荐学生去复试。

关于各省送选学生的名额,则严格按照当初《辛丑条约》中赔付的比例划分。学部定出以每十二万九千五百两摊一名学生的原则,就连插班生补替的名额也是根据各省原来的数额。比如山西每年只取一名,山西籍物理学家任之恭1920 年考了第三名,却得到复试入学的机会,因为前一年清华有几个山西学生考试不及格退学了。像江苏这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当初赔得多,留学名额就分配得多。

1912 年10 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归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辖。学制八年,分中等、高等两科,高等科毕业后一般插入美国大学二、三年级。

在大城市生活的,消息灵通一些,所以京津沪不少中学和教会大学的学生去考;着名中学的学生,例行报考;也有重视教育的地区,老师用心于学生的,会为学生筹谋。社会学家吴文藻,就是因为得到一个中学老师的赏识,劝他考清华以留美,同宗代筹了旅费,并带他进北京。为了留美,许多考生不怕重读,有时城市的考场里,几十个考清华高等科的考生多是大学生。

清华的考试科目繁多,考中等科和高等科的要求不同,随着时间推移,每年科目也有变化。1910 年游美学务处举行的第二次直接赴美的留学生考试中,所考科目除中文论说和德文或法文外,一律采用英文考试。到后来,考清华高等科插班的人,除了国文、历史之外,都用英文考。语言学家李方桂说,第一考卫生,他们在考前打听考试用书,几个学生合买了一本清华上课用的英文卫生课本研读;第二考劳作、木工,但中国的中学里没有做过木工;最后,还考地理、算术、外文及其他科目。

被清华录取的学生过去所学多是科学、农业、各类工程和技术专业。他们中大部分人要去美国学习科学和工程技术,少数学习文科,极少学习政治类专业,这也是当时清政府所规定的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师范诸学。

清华是权贵的学校吗?

既然毕业就能留美,留美之前又能接受多年的良好教育,清华的学位自然是人人向慕的,那么多有钱有势的人难保不用各种方法入学。

事实上,清华里确实不缺满汉王公大臣的子弟,例如清廷重臣端方的儿子、邮传部尚书的孙子等,民国的权贵和名人子弟也有不少。传说清华有特别生制度,是为民国副总统冯国璋一家子弟而设。冯国璋十三四岁的小儿子及孙子向学校缴了巨款,未经考试便进了中等科一年级,全校只有这两个特别生;又有传言说还有萨镇冰之孙以及梁启超的三个儿子。这些人除了冯国璋的儿子外,其他后来都留学美国。

当时清华已被人称为贵族学校,因为有不少显贵人物的子弟还冒名顶替边远地区学籍骗取入校资格,不过表面上还是要经过考试,借以掩人耳目。

议长汤化龙的儿子也是清华的学生,他回忆说:由于父亲当年任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我于1917 年考进在那时极难挤入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诗人柳亚子的儿子柳无忌则是明明白白走后门,他的舅父在清华教书,设法让他不经考试进入清华。正巧碰上那一年清华改为大学,新入学的学生都属新制,毕业后并没有留美资格,而柳无忌竟然延用旧制,可以留学美国。我与他们同时入学,却插在旧制高等科三年级,两年毕业后,仍能出洋,这是因为家庭为我付了巨大的金钱代价。

据说,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遇到过不少请托入学的事,不过,他为人正直、爽快、有本事,基本上都拒绝了。后来当了清华教务长的着名社会科学家潘光旦也遇到过请托的事,那时清华已经不送学生出国了,但还是名校。在昆明也有人想把自己的子弟塞进(西南)联大来,我都拒绝了。有意思的是,潘光旦自己考清华时,却认为此中不可能没有关节,因为他的舅父当时在南京管教育,结果200 多人考,只有11 个名额,而他和表弟就占了两个。

虽然有学生走后门,但是清华考试也招收平民子弟。建筑学家杨廷宝说过:念清华的,大多是一批富家子弟,也有像我这样家境窘困的子弟。其实所谓富家子弟,未必就是巨富。比如文学家吴宓,也就是来自陕西的一个小康之家。这一点,潘光旦的概括比较接近真相:我是有过几个过从很密的来自工农家庭的同学。官僚、地主、买办、士绅与小资产阶级的子弟占压倒的多数是无疑的。但是大官僚、大地主、大买办家庭出身的似乎也不太多,一般都是较简朴的。

就算是权贵子弟,进了清华,作风还是比较朴素的。着名爱国民主人士、民盟领导人潘大逵回忆说:冯氏叔侄(冯国璋的子弟)在校中生活还比较朴素,读书也能用功,未有娇生惯养恶习。如我有时为他们补课,他们就争着为我擦皮鞋。

清华最初是男校,直到从1916 年开始第一次向中国女学生开放,在上海公开招考男女专科生,在美国留学的时间与清华生大约相同,费用一致,算是让女学生也有公费留学的机会。招考时规定参考者必须品行端正、贤淑,没缠小脚,没有订婚,不超过23 岁,国文达到中学毕业程度,英文及科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就读。那一年经过层层考试后,共选拔出10 名中国女生赴美留学。

从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到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到1928 年改为清华大学,庚款赴美留学生共计1000 余名。以清华为中坚力量,形成了清末民初赴美留学的高潮。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不幸之中,清华又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希望她的明天越来越好。

更新于:1个月前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3061.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张大千的长胡子》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一次宴会上,人们纷纷向他讨教蓄须之道。他蓄须是随意而为,无心在人前卖弄,便摆摆手说:在讲胡子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众人一听,连连说好。张大千捋了一把胡子,不紧不..

历史故事 2024-10-11

历史故事《勤奋的雍正,他的生活并不苦》

历史故事《勤奋的雍正,他的生活并不苦》

圆明园里有雍正的诗和远方和儿子干隆喜欢到全国各地游山玩水不同,雍正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圆明园。作为圆明园的总设计师,雍正的设计理念就是建造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台楼阁、有诗情画意的精神家园。雍正生性低..

历史故事 2024-10-11

历史故事《不用还的债》

历史故事《不用还的债》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之事,可偏偏有两种债不用还:一种是债主心甘情愿不让还的,还有一种却是世世代代也还不起的1、借钱很难民国时,张镇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张德旺,他名下有米铺、绸缎庄,还有一个钱庄。张家钱庄..

历史故事 2024-10-11

历史故事《没有菠萝怎么炫富》

17世纪,如果你在英国街头手拎着一个菠萝逛街,天啊,妥妥的是土豪,路人一定会向你投来羡慕的目光。这可是当时最时髦的炫富手段。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发现了菠萝,1493年哥伦布将其带回了欧洲。菠萝这种味道甜..

历史故事 2024-10-11

历史故事《“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真相》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刘备的信誉因此大打折扣。《三国演义》说到三气周瑜,多围绕荆州的借与要展开,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要债的快被逼疯、欠债的一味耍赖,不管做了怎样的艺术处理,对刘备显..

历史故事 2024-10-10

历史故事《魏璎珞为何能在宫中横行》

历史故事《魏璎珞为何能在宫中横行》

延禧攻略虽然很讨人喜欢,剧情讨喜,人物生动不落俗套,过程也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干脆利落,就像吃薯片一样咔嚓咔嚓的爽快。不过令很多人质疑的,就是怀疑女主角魏璎珞开的主角光环太大了,导致每一次出事的时候,都..

历史故事 2024-10-10

历史故事《麦克阿瑟和彭德怀谁更厉害》

麦克阿瑟,战功彪炳的五星上将,是美国历史上着名军事将领;彭德怀,开国十大元帅位列第二,毛主席称赞他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当两人战场相遇,谁更技高一筹?两人交手发生在了朝鲜战场之上,由此展开了一场..

历史故事 2024-10-10

历史故事《外卖、共享车,都是古人玩剩的》

历史故事《外卖、共享车,都是古人玩剩的》

宋朝的外卖连皇帝都爱吃宋朝时期的外卖行业已经非常发达。在《清明上河图》中就能够活捉到一名野生的汴京外卖小哥,端着两个食盒,刚从店家出来,不知往谁家送着外卖。可见外卖在宋朝已经十分常见。常见到什么程度呢..

历史故事 2024-10-10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