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慢的效率》

追求效率,通常都是和快联系在一起的。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时候,慢反倒更有效率,这种效率来源于质量更高。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朱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跟要上刑场似的,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朱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这若是被现在日码万字的网络作家看见了,怕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呢?何必跟效率较劲呢?简直是一根筋!

朱东润一身傲骨,自信满满,在复旦大学是很有名的。据说他曾做学术报告谈传记文学,认为世界上只有三部传记作品是值得一读的。一部是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一部是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还有一部就是他自己的《张居正大传》。陈思和在转述这段故事后说:我很佩服这样的学者,做学问本来就应该有这种与世界平等对话的自信。不像现在,中国的学者研究中国学术问题,偏要从外国人或者跑到外国去的中国人那儿找理论依据。

倘若没有朱先生咬牙切齿地说最少三年,恐怕也出不了那么多的传世作品了。朱东润曾希望人们在他死后能说一句我国传记文学家朱东润死了,如此足矣。不过,在他逝世后,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朱东润是我国着名的教育家、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和书法家。

历史作家汪衍振,花了大半辈子研究晚清三大名臣,耗费21年心血只写了《曾国藩发迹史》《李鸿章发迹史》《左宗棠发迹史》三部历史小说,成为2011年开年最受关注的作家,并被媒体誉为中国最笨历史作家。21年写了70多万字,平均一天100个字。为了彻底搞清楚曾国藩初入官场12年的升迁细节,汪衍振搜阅了近2000万字的珍稀史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用心之苦,用力之深,到了无坚不摧的程度。21年来,汪衍振除了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外,就是埋头查资料、核对史料、读书、写作。有时为了核实一段史实的出处,可以不吃不喝埋头工作,直到天亮。对于最笨这个称号,汪衍振表示笑纳:媒体或读者说我写的是龟速,说我是中国最笨历史作家,我并不生气,反而觉得不错。笨是一种态度嘛,不管多聪明的创作者,一旦涉及历史题材,都不敢不笨。我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坐得住板凳。

陈忠实写《白鹿原》,这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他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才完成。现在的很多人几天时间就能拼凑个1万字的论文,水平孰高孰低?谁更有效率呢?

不要小瞧了慢。慢,不但把人安全地送到了今天,还贡献了丰厚的遗产。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卫城、意大利的竞技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以及中国的都江堰、大雁塔、西安碑林,都是慢的创造。老子骑牛背入函谷关,进终南山,用一生的时光才得出了关于道与德的思考;孔子坐慢得出奇的牛车周游列国,遂有仁之政、礼之用,并在以后为董仲舒所发现,推崇为一种刚健的意识形态;李白和杜甫慕长安而来,怨长安而去,一边慢悠悠地在山川大地上行走着,一边赋诗吟咏着,春润秋爽,风清月白,遂有唐诗之高峰。若李杜及其同道熙熙而来,攘攘而去,那么大唐的气象何存?达芬奇的绘画、米开朗琪罗的雕刻、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贝多芬的音乐,也无不是漫长时光孕育的。重要的还在于,慢保证了品质,缔造了安全,才使人类生生不息,延绵不衰。

从某种意义上说,慢更能保证效率,甚至最有效率。慢行慢品,才能想得长远,规划周密,不出瑕疵。这种表面上的慢,乃是实际上的快。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2533.html

相关推荐

一路成长,一路温暖——我的故事

一路成长,一路温暖——我的故事

在我这个人生旅程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其中最令人感激和难以忘怀的就是那些伴随我成长的人和事,是他们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帮助,塑造了我今天的样子。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述一下,从小到大我遇到的一些温暖和帮助..

作文大全 2025-04-06

微型故事

微型故事

1。 她招手拦了出租车,上车后发现开车的是他! 十年前,他们是亲密的恋人,她在父母的压力下选择了分手,从此在同一个城市从未相见。你好吗?我很好,你呢?我也好。她看到了他手上依然戴着她送的手表;他在她下车..

爱情文章 2025-04-05

哲理故事《蜂王的选择》

我家的两位邻居几年前各自从山上接回了一窝蜜蜂养在院子里,都希望养上蜜蜂后能喝上纯正的蜂蜜。养了一段时间后,两家的蜜蜂都出现了一些变化。李大哥家的蜜蜂开始分窝了,新蜂王领着一群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李大..

哲理故事 2025-04-05

哲理故事《三人行》

你知道登山的规矩吗?我是说训练有素的专家结伙去征服险峻的名山。他们三个人拴在一条长绳上交替前进,倘若一人不慎失足吊在悬崖峭壁之外,其他两人要合力把他拉上来。倘若费尽力气,营救无功,悬空吊着的人最好自己..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绑鱼活得久》

在南方某些县城的鱼市场上,你会看见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一边是大盆子里在水中活蹦乱跳的鲜鱼,一边是用细麻绳严严实实地捆绑成弯月形、井然有序地放在木桶里出售的鱼。不知底细的你肯定买盆子里的鱼,那就错了,那..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巴克卖刀》

有个叫巴克的年轻人拜圣地亚哥著名的铁匠史密斯为师,学习打制刀具。几年后,巴克手艺学成,史密斯骄傲地说:你学会了我的手艺,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没想到巴克并不急着开自己的打铁作坊,而是去了外地征询别人对刀..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以鱼的角度思考》

那一年,我大专毕业后到省城找工作。在这个学历满天飞的时代,大专文凭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幸好,我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太高要求,在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落了脚。公司刚刚成立,加上我才5个人。老板倒是有工作经验,刚..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一字之量》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在西安上市时,新华书店约作者签名售书。他们为陈忠实做了一张精美的名片,准备随书赠送给读者。签名售书前夕,书店经理亲自拜访陈忠实,并将名片的样品给陈忠实过目,名片上印的是:现代小说..

哲理故事 2025-04-0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