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规矩》

早年间,河间府有一个刘神医,专治小儿的肠胃毛病,只需一副药就可治愈,因此人称刘一副。

前段时间,刘神医收了个叫李四的徒弟。李四原是一家药铺的小伙计,慕名来拜师,刘神医看他心诚至极,又是块学医的料,便答应了。

李四聪明机灵,悟性很高,没过多久就上手了。他发现,师父煎药有一个奇怪的规矩:草药放进药锅,加入适量的水后,便转身到侧室,对着一尊泥胎坐像恭敬叩拜三次,还把手放泥像身上摩挲三下以示虔诚。认真地做完这些,师父才回到药房,用手轻轻按压漂浮着的草药,让草药慢慢浸入水中。李四看那尊泥像,干黄发乌,应该有些年头了,于是小心地问这尊泥像是谁。师父说,这是你师爷。

李四有点搞不懂,既然要表示敬重,师父为何只是给师爷塑了尊泥像?又为何每次煎药都要拜上一拜?这和治病有什么关系?师父不理睬他一连串的发问,简短而不容置疑地说:照做就是了,这是规矩。

李四不敢再多问,心里却疑窦丛生,看样子,师父不像是在故弄玄虚,难道这尊泥像里有什么玄机?

这天,邻县一个商人乘着马车上门来求医,说是孩子呕吐不止,已经连续两天水米不进了。刘神医一看,孩子脸色惨白,搭手切脉,脉象也微弱无力。事不宜迟,刘神医一边安慰孩子父母,一边迅速开出方子来,让李四立即煎药。李四急急忙忙配齐草药,在药房里煎起来。

约摸一个时辰,药煎好了,商人夫妇赶紧给孩子服下去。等第二剂和第三剂煎好,刘神医把两剂药兑在一起,装进一个小罐中交给商人,嘱咐说每天喝一半,两次喝完,孩子的病就好了。商人担心地问:先生,我们孩子病得这么重,您就给开一副药?刘神医微微一笑说:您放心,比这孩子更严重的我也治过,到现在为止,还没用过第二副药。商人将信将疑,结了账,抱着孩子走了。

谁知第三天,商人又赶着马车来了。刘神医见了,吃了一惊,不等他开口,商人就抱怨道:先生把话说得有些满了,害我大老远又跑一趟。刘神医忙问怎么回事,商人说给孩子喂了药,确实好了很多,不过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痊愈。刘神医又问,是不是按他说的方法服的药,商人说:当然是了,给孩子吃药哪敢有半点马虎?

刘神医霎时窘得无地自容,嘴里不停地喃喃:这就奇怪了。他想了想,慢慢将目光转向李四。李四顿时神色慌乱,不敢抬眼看他。

刘神医没说话,立即亲自抓药,然后进侧室郑重地在泥像前叩拜,又虔诚地用双手在泥像身上摩挲三下,接着慢慢把双手浸入药罐中按压草药,做完这一切,便端起药罐去煎药。

李四满脸愧色,忙说:师父,我来吧。刘神医轻轻地挡开他,独自进了煎药房。

药煎好了,刘神医又取出一些银子来,满脸歉意地对商人说:您说得不错,确实是我把话说大了,实在对不住,药费全额退还,并奉上车马费,还请务必收下。商人这下倒不好意思了,急忙推辞。刘神医摆摆手,又把药递到他手中,说:还照上次的法子服用,老夫用身家性命担保令郎一定痊愈,如有半点差池,不劳您动手,我自拆医馆。

商人推辞不掉,只得接过钱和药走了。

这时,李四扑通一声跪下,一个劲儿解释哀求,说当时情况紧急,他也是一时慌乱,才忘了拜师爷。刘神医轻轻摇摇头,盯着李四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是故意的吧?

李四闻言一愣,不敢看师父如炬的目光,随即叩头如捣蒜,涕泪俱下地求师父开恩。刘神医叹了口气说:既然你这么好奇,想知道这尊泥像的秘密,那我索性就告诉你吧。

刘神医说,那个泥像是用上好的灶心土塑成的。师爷当年行医,无意中发现这其貌不扬的灶心土竟是一味极好的药引子,加在草药中,可使药效倍增。师爷大喜过望,便多方采集灶心土,加在药中使用,救治了很多人。后来师爷过世,刘神医为纪念他,同时为了保全这个秘密,便用灶心土给师爷塑了这尊泥像。

咱们叩拜时,把手在泥像身上摩挲三下,手上便粘了适量的灶心土,然后再把手没入药罐,就不留痕迹地给草药加进了药引子。刘神医缓缓地说。

李四点点头,师父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他想了想,怯怯地问:既然这个药引子这么好,那大大方方地用就行了,何必如此讳莫如深呢?

刘神医说:万物皆可入药。但你师爷曾说,这些东西都是上天无偿赐予,让医者治病救人的,然而却成了很多人谋财的宝贝。就说这灶心土,谁家都有,一文不值,但是到了一些大夫手里,马上就会变成白花花的银子。这些人,只顾着挣钱,哪里还有半点医者的悲悯之心!你师爷正是看不惯这些人,才不愿公开它的药理。

李四听了师父的话,这下彻底明白了,他急忙向师父保证,一定会把这个秘密保守好,让它烂在肚子里。

刘神医叹口气说:罢了,公开就公开吧,虽然有违你师爷的意愿,但能多救治些病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师爷也不会怪罪我吧。

李四低下头,难过地说:可是我却因此败坏了师父的名声,请您责罚我吧。

刘神医摇摇头说:责罚倒不必了,但从今日起,你对外不得再称是我的徒弟。

李四吓得急忙又跪下,只听刘神医严肃地说:不是师父不容你,名声倒在其次,可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无视规矩,拿人命当儿戏啊!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437.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金钗计》

民间故事《金钗计》

河边现浮尸清朝干隆某年秋,在古黄县城外睢奎河边的芦苇丛中,两个早起的打鱼人无意中发现一具倒卧在水边的尸首,大惊之下,急忙来到县衙报案。新上任的知县江牧之带着三班衙役很快赶到了现场。只见这浮尸已经腐烂,..

民间故事 2025-02-26

民间故事《赖子讹钱》

关家村里有个后生名叫关玉来,常常借机讹人钱财,乡邻们恨透了他,干脆叫他赖子。这天,赖子正在村里闲逛,忽然听到大槐树下有人吆喝:换盘子换碗,换针头线脑啦原来是小货郎来了。他心头一喜,走到大槐树下,伸长脖..

民间故事 2025-02-26

民间故事《回魂木》

民间故事《回魂木》

1、奇珍现世渭城新来了位张知县,刚上任就烧了两把火。一是把打犯人屁股的板子浸进粪坑,二是在牢狱中养猫,将本就不多的牢饭明抢暗偷带糟蹋,弄得犯人怨声载道,暗骂张知县心肠狠毒。这天,张知县来到县衙庭中一棵..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蚁杀》

三年前,在开封府邀月楼外,麻面孙惹上了董尚董大茶壶,被打得鼻口蹿血,差点儿去了鬼门关。那时,因老家匪患四起,闹得很邪乎,自幼便是孤儿的麻面孙一路流浪到了皇城开封,平素靠给人帮工和乞讨赚一口饭果腹。那日..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金牌刽子手》

上酒!蔡一刀把一锭10两重的银子往桌上重重一磕,高呼要酒。尽管他已喝得面红耳赤,然而只要一想到那个该杀千刀的名字,他眼里的怒火便剧烈地燃烧起来!蔡一刀是濠城最好的屠夫,传说他杀猪宰牛的7法得自于庄子《庖..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化犬之术》

民间故事《化犬之术》

1、乞丐收孤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天津卫。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在大街上走着,他突然听到小巷子里有哭声传来,走近一看,是个约莫三岁大的男娃娃,正哭着要妈妈呢。那娃娃穿得比老乞丐还要破烂,..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鹏城鉴宝记》

这天早晨,鹏城百姓突然感觉到一丝不对劲: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全部增派守卫,行人只准进不准出。不等大伙儿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官府又贴出一份告示,宣称要在县衙外搭台,举办鉴宝活动。鉴宝团成员多由老字号古董行的资..

民间故事 2025-02-25

民间故事《计斗老鳖一》

这事发生在民国时期,赵家庄有个姓赵的财主,家有良田几百亩,大车一挂,牛羊成群。但是他为人却刻薄狠毒,满肚子的坏水像茅坑里的气泡一样,时不时地咕嘟嘟就冒出几个,人送外号老鳖一。老鳖一家里雇了一个长工,是..

民间故事 2025-02-2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