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故事《一柄宝刀》

韩家村的韩老钟最近遇上两件事,先说第一件,村里要建抗日纪念馆。

韩家村背靠大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全体村民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日寇发生过数次激烈战斗,打得鬼子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新时代,有头脑的人应时而动,充分发挥韩家村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优势和山清水秀的风景优势,发展起旅游业,一时声名远播,游人如织,大伙的口袋更鼓了。为了继续深挖红色旅游文化,村里决定建一座抗日纪念馆,再现当年韩家村的辉煌。于是问题来了:建纪念馆的资金不足。

村民们说,资金不足,我们捐!有钱的多捐,钱少的少捐,没钱的出力!全村顿时掀起捐款建馆的热潮。不过,当村民韩老钟一瘸一拐地走上捐款台,一下掏出了五千元时,大伙都不淡定了。要知道,韩家村的富裕户王大旺也只捐了五百元啊。

有人拦住韩老钟,劝他不要捐。韩老钟瞪眼说道:你们是看我残疾又没成家,瞧不起我是不是?告诉你娃儿,当年我爷爷的大名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他老人家一身硬功夫,江湖人称韩大刀,曾经一刀劈死过五个鬼子哩。我是***烈士的后代,捐款是天经地义,你们敢不让我捐?

大伙没法子了,只好看着韩老钟捐了款。不过,也有很多人在心里犯嘀咕:你韩老钟捐款的行为值得人敬重,可说你爷爷是武林高手、***烈士、刀劈过五个鬼子,这假得像是抗日神剧,连县志都不敢这么写。

实际上韩老钟为他爷爷的事也曾找过各级部门反映,他声明不是为了要待遇,只要一句确有其事,承认他爷爷是抗日英雄就行。上级部门回复说,他们早已经反复调查了解过了,也的确在民间口口相传中听过韩大刀抗日的事,只是年代久远,那个年代的人早已作古,没有过硬、拿得上台面的证据,没办法确认这件事。韩老钟跑了几次,一直没下文,只得灰了心。

韩老钟右腿残疾,一辈子没能成家,光棍一个也没什么积蓄,他捐的这五千元钱可不容易,是他跟隔壁邻居王大旺借来的。

王大旺是个铁匠,他不打农具不打厨具,专打刀剑。这年头爱舞刀弄剑的人不在少数,这门生意本应该大有钱途,可是王家产品的销路却不怎么样。据王大旺自个儿说,这是因为他不太懂营销的门道,他家产品的质量可没得说,毕竟他王家是冷兵器时代朝廷指定的武器供应商。可是大伙都认为王大旺在吹牛,因为他家的辉煌经历跟韩老钟的家族故事一样,拿不出过硬证据。

王大旺借钱给韩老钟的条件是:如果韩老钟还不起钱,韩老钟百年之后,他的房子归王大旺。

韩老钟的破房子虽然不值五千元,可占地面积大,王大旺看上的是这块地皮。到手后可以和王家刀剑厂连成一片,那时就成规模了。

捐款这事刚过去,又发生了第二件跟韩老钟有关的事:政府规划建高速公路,韩老钟爷爷奶奶的坟要迁到公墓里。

村干部担心韩老钟不好说话,当地民风淳朴,谁也不会同意动先人坟墓。谁知韩老钟的态度却嘎嘣脆地敞亮,建公路是造福子孙的大好事,我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必须带头,我也不要补偿金。我爷爷是抗日英雄,我能拿英雄的坟换钱吗?

有好心的村里人劝他说:要不你就要五千元钱吧,正好把借王大旺的债还掉。

韩老钟却坚决地说:我拿一分钱都对不起我爷爷!

村干部大为感动,其他按规定要迁坟的村民也受到感染,结果这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迁坟工程竟出人意料地顺利完成。

到迁坟那天,韩老钟也不找邻居帮忙,就他一个人拖着残腿,用大锹一锹一锹地挖,人家半天就完成的事他整整挖了两天,终于挖出了他爷爷奶奶的骨殖。他把骨殖一根根拾到一个红布兜里且慢,那是什么?有眼尖的人看到韩老钟抱着一个长长的东西回了家,那东西用布左一层右一层牢牢裹着。不仅如此,韩老钟的神情十分激动,有邻居问他挖到什么了?他的脸涨得通红,吭哧半天才说出四个字:无价之宝!

消息立刻在全村传开了:韩老钟在他爷爷的坟里挖到了古董。

村里对古董最有研究的人当数眼镜,他平时最爱看鉴宝之类的电视节目,他针对韩老钟的行为分析说:他抱着的那东西细细长长的?嗯,一定是如意,玉如意。要是古物的话,那东西可老值钱了,至少值几十万。

眼镜说话就是有分量,一夜过后,那个玉如意就在村民的嘴里涨到几百万。还有村民说,韩家祖上虽不是大富之家,可韩老钟爷爷的爷爷曾经给山东巡抚当过贴身护卫,绝对有来历。

紧接着,村里开始出现一些神情诡异的陌生人,他们趁着夜色来到韩老钟家,邻居从他们一句半句漏出的话风里得知,他们是文物贩子。

可是,韩老钟对这些人的要求一概拒绝,任凭对方开出的价再高,他连让人家看一眼宝贝的机会都不给。

这天下午,有人发现韩老钟家破旧的院门一直关着,韩老钟一向爱早起,怎么到现在还不起身?大家开始担心了,干脆跳进院里,冲进了屋,见韩老钟被绑着扔在床上,嘴被胶带封住了,人已经昏迷。他家简陋的几个箱柜被翻得乱七八糟。

人们急忙报警,同时把韩老钟送进医院。警察赶来后展开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夜里有人闯进韩老钟家,在控制住他以后翻找东西。联想到韩老钟新近挖到的文物,警察初步的结论是文物贩子实施的抢劫,并且很快就把嫌疑人捉拿归案,突审结果出来了,嫌疑人说什么都没找到。

韩老钟被歹徒打晕了,身体问题不大,几天后出了院。当着村干部和邻居的面,他得意地说:我早就防着这个,提前把东西藏好了。

有人劝他说:韩老钟,你还是把东西献给国家吧。你看,这多危险!

韩老钟说:我知道这个道理,但这宝贝是我爷爷的遗物,我想让它陪我几天,谁知出了这事。

你爷爷亲手用过的东西?你爷爷不是武林高手吗?用玉如意干吗?

韩老钟哈哈一笑:什么玉如意!那是刀,一把宝刀,砍鬼子如切菜的宝刀!我现在就拿给你们看!说完,韩老钟来到院里,院子一角长着一棵又高又大的槐树,正值夏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韩老钟朝手心呸呸吐了两口唾沫,哧溜爬了上去。

真想不到,腿脚不便的韩老钟竟爬得这么快。大家一下子明白了,同声赞道:原来他把刀藏在树上了。高,实在是高,难怪坏人想不到。

这时韩老钟已经爬到一根大枝桠上,突然,他惊恐地大叫一声,随即就头朝下直掼下来!树下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一起抢上前死死托住了他。再看韩老钟,已经面如白纸、气息微弱。不好,韩家的宝刀不见了!

这会儿,只有一个人没有吃惊。谁呀?王大旺,因为韩老钟家的刀正是他拿的。

王大旺早就垂涎韩家的文物了,自家刀剑厂生意不算好,要是能到手一大笔钱,周转资金就充足了。听说韩老钟家失窃,文物贩子却没有找到那件传说中的文物,王大旺心里直叫古怪。韩老钟的屋子就那么大,文物贩子就算挖地三尺又能有多大的工作量?显然文物没有藏在屋内。

到底藏哪了呢?韩老钟住在医院,王大旺和韩老钟家一墙之隔,他左思右想,排除了一种又一种可能,当他无意中扫了眼那棵紧邻着自家的大槐树时,他的眼睛顿时一亮。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王大旺找来梯子,先爬上自家院墙,再爬上大树,在一根大枝桠上,他一眼就看到那个长长、细细的包裹。他如获至宝,急忙抱着包裹回到家里。打开包裹后,他失望极了,包裹里哪有什么玉如意,只有一柄刀和一个油布包。油布包里面有一张羊皮纸,已经发黄发脆了。羊皮纸上写了几行细细的小字,下端盖着一个圆形的红章。字是繁体的,王大旺看了几眼,也没几个认识的,于是拿起那柄刀,见那刀寒光闪闪,埋在土里多少年了,依旧寒气逼人。

好刀啊,好刀!王大旺激动起来,赶紧用手机拍了刀的照片发给城里的朋友。那朋友懂文物,他一定知道刀的价值。可是朋友的回复令他再次失望:这把刀的年头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年,不值几个钱。

白忙活一场,王大旺决定把刀送回到树上去。他沮丧地拿起刀,却在刀柄靠近护手的地方看见了一个小小的椭圆形的印记,他小心地凑近了一看,一下子惊跳起来,那印记是一个字:王。

这是他王家产品的印记啊!王大旺再次拿过羊皮纸,一字一字地看,不认识的字就查儿子用的字典,就这样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他终于读下来了,那上面写的是:在韩家村保卫战中,韩大刀同志一口气刀劈五个鬼子,刀口不卷。韩大刀武艺高强,王家刀名不虚传。

下面落款是:八路军某营,X年X月X日。依稀可以看出那红色的印章正是八路军某营部的公章。

第二天一大早,韩老钟还在伤心,陪着他的村里人正在劝解他,门口有人扑通一声跪下,正是王大旺,他双手高举着一柄宝刀和那张羊皮纸。

全村、全县都轰动了。

这两样都是难得的***文物,韩家村抗日纪念馆想留着做镇馆之宝,却被上级部门征走了。大家想想就释然了,这样的宝贝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能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好在上级给村里留下了两样宝贝的复制品,还奖给韩老钟一笔钱,韩老钟把钱捐给了村里,他也原谅了王大旺。

有村里人悄声问王大旺:你这家伙为什么会良心发现?

王大旺满脸通红,说:原因有三。一是村里建馆韩老钟捐了五千元钱,我惭愧啊!二是韩老钟的爷爷是抗日英雄,我敢欺英雄吗?三,那两样文物不是一般文物,是圣物,宝刀更是我先人亲手打的,我偷拿了怕遭雷劈!

自此,王大旺的刀剑生意红火起来,因为他家刀剑质量有板上钉钉的铁证。韩大刀的抗日事迹也被写进了县志。韩老钟不肯要烈士家属的待遇,村里就请他做了韩家村抗日纪念馆的顾问。

至于王大旺和韩老钟签的那张协议,王大旺当着大伙的面撕了个粉碎。他说:韩老太爷是抗日英雄,韩老钟同样是个大好人,有没有协议,我都要给他养老送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laodilailiao@foxmail.com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37.html

相关推荐

一路成长,一路温暖——我的故事

一路成长,一路温暖——我的故事

在我这个人生旅程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其中最令人感激和难以忘怀的就是那些伴随我成长的人和事,是他们给我带来了温暖和帮助,塑造了我今天的样子。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述一下,从小到大我遇到的一些温暖和帮助..

作文大全 2025-04-06

微型故事

微型故事

1。 她招手拦了出租车,上车后发现开车的是他! 十年前,他们是亲密的恋人,她在父母的压力下选择了分手,从此在同一个城市从未相见。你好吗?我很好,你呢?我也好。她看到了他手上依然戴着她送的手表;他在她下车..

爱情文章 2025-04-05

哲理故事《蜂王的选择》

我家的两位邻居几年前各自从山上接回了一窝蜜蜂养在院子里,都希望养上蜜蜂后能喝上纯正的蜂蜜。养了一段时间后,两家的蜜蜂都出现了一些变化。李大哥家的蜜蜂开始分窝了,新蜂王领着一群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李大..

哲理故事 2025-04-05

哲理故事《三人行》

你知道登山的规矩吗?我是说训练有素的专家结伙去征服险峻的名山。他们三个人拴在一条长绳上交替前进,倘若一人不慎失足吊在悬崖峭壁之外,其他两人要合力把他拉上来。倘若费尽力气,营救无功,悬空吊着的人最好自己..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绑鱼活得久》

在南方某些县城的鱼市场上,你会看见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一边是大盆子里在水中活蹦乱跳的鲜鱼,一边是用细麻绳严严实实地捆绑成弯月形、井然有序地放在木桶里出售的鱼。不知底细的你肯定买盆子里的鱼,那就错了,那..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巴克卖刀》

有个叫巴克的年轻人拜圣地亚哥著名的铁匠史密斯为师,学习打制刀具。几年后,巴克手艺学成,史密斯骄傲地说:你学会了我的手艺,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没想到巴克并不急着开自己的打铁作坊,而是去了外地征询别人对刀..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以鱼的角度思考》

那一年,我大专毕业后到省城找工作。在这个学历满天飞的时代,大专文凭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幸好,我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太高要求,在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落了脚。公司刚刚成立,加上我才5个人。老板倒是有工作经验,刚..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一字之量》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在西安上市时,新华书店约作者签名售书。他们为陈忠实做了一张精美的名片,准备随书赠送给读者。签名售书前夕,书店经理亲自拜访陈忠实,并将名片的样品给陈忠实过目,名片上印的是:现代小说..

哲理故事 2025-04-04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