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故事《体面的演出》

这天,县委宣传部李部长接到李老爹从乡下打来的电话。李老爹说:再过几天,就是你娘的七十大寿。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吃苦受累地供你上大学,现在你当了领导,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事儿办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让你娘高兴高兴。

李部长知道,李老爹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如今儿子当了领导,就想在乡亲们面前显摆显摆。李部长耐心地跟李老爹解释,说县里在这方面有纪律,当领导的更应该以身作则,所以娘的生日不能大操大办。到时候,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顿饭就行了。

李老爹一听就生气了,骂道:又不是让你干违法乱纪的事,只不过让你办得风光体面一点,你就推三阻四,当了领导有什么用?李部长听了有些哭笑不得,他无可奈何地问李老爹:那你说说,怎么做才算既不违法乱纪,又能让你觉得风光体面?李老爹在电话里半晌无语,最后没好气地说:我哪知道?这得靠你自己去想,一个领导怎样给自己亲娘贺寿才算风光体面!说完他气唿唿地挂了电话。

李部长正为这事犯愁,没想到第二天,县茂腔剧团的孙团长来到他的办公室,说他们剧团想去给李部长的娘贺寿。李部长一听赶紧婉言谢绝,谁知孙团长笑着说:您别急着拒绝呀!这事可不违反原则。

原来,现在从上到下都很注重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保护,他们县茂腔剧团的一些经典剧目,已经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专项资金扶持。为了做好茂腔剧种的深入推广和宣传工作,他们剧团需要定期举办送文化下乡活动,到乡村为老百姓们免费演出。

孙团长说,最近几天他们正要去李部长的老家演出,恰好赶上李大娘过七十大寿,孙团长就想把演出地点安排在他们村,一来完成送文化下乡的任务,二来也算是给李大娘贺寿,正好一举两得。

李部长一听也有点动心,娘最喜欢听茂腔了,而他们家门前就是一大片空地,正好适合搭台子。他想了想,觉得这事可行,既不违反原则,还满足了李老爹提出的风光体面的要求,于是就点头同意了。

李部长把这事跟李老爹一说,李老爹在电话里也连声说好,把他表扬了一通,还说剧团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要到他们家来吃饭。李部长觉得这个要求符合情理,不算过分,于是就答应了。

谁知到了李大娘生日这天,李部长刚开车赶回老家,就接到县纪委打来的电话,说有人实名举报他利用职权,安排剧团演出来为李大娘贺寿。

李部长一听就愣住了,赶紧说明情况:剧团不是特意为李大娘贺寿的,而是送文化下乡的演出。纪委的人了解完情况后,说需要和举报人沟通一下。

不一会儿,纪委的人又来电话了,说:李部长,这个举报人的脾气很倔,他让我们转告你,他是你们的老邻居,外号叫郑三驴,他是听你爹亲口说的,所以认定你利用职权为你娘贺寿。他说如果你不停止演出的话,他就继续往上举报。李部长,你看你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如果不解释清楚,他真要继续举报的话,对你影响也不好。

李部长一听就暗暗叫苦,这个郑三驴是他家的老邻居,他们老家说谁脾气倔,都用倔得像头驴来形容,可老郑的脾气倔得三头驴都比不了,所以人送外号郑三驴。

这个郑三驴和李老爹平时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一见面就掐。不用问,肯定是李老爹又跟他炫耀,把他给惹急了。现在当务之急是跟郑三驴解释清楚,让他知道剧团来演出是完成送文化下乡的任务,不是特意来贺寿的。

于是,李部长来到郑三驴家,耗费口舌解释了半天,结果却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郑三驴把脖子一梗,喊着他的小名说:瓜娃子,别觉着你当了什么领导,就能煳弄我们老百姓了!那天你爹可是当着村里老少爷们的面亲口说的。我的天!唾沫星子喷了我一脸,尾巴都快翘上了天。咋地?他炫耀完了,现在我一举报你们又想改口?煳弄鬼呢!一番话说得李部长哑口无言。

为了不引起误会,李部长只得通知孙团长,别在他家门口搭台子了,去别的村演出吧!李老爹一下子急了:不演了?我都跟村里老少爷们说好了,连你的几个舅舅都通知到了,现在你说不在这儿演,一会儿他们来了,你让我的脸往哪搁?

李部长没好气地说:爹,我再三跟你说了,剧团来是为了完成送文化下乡演出任务的,只是碰巧赶上我娘七十大寿,可你非要在外面说是特意来贺寿的,现在人家举报,你让我怎么办?我们当领导的更要注意影响,为了避免误会,只能不在这儿演了。

李老爹自知理亏,却又怕丢了面子,就可怜巴巴地让儿子想想办法,实在不行的话,这场演出由他们家自掏腰包。李部长也很无奈,现在不管怎么做,都说不清了。

眼见劝不动儿子,李老爹不由得又气又恼,气哼哼地骂道:这个郑三驴就是妒忌,他怕今天咱家给你娘贺寿办得风风光光,把明天他老婆的生日给比寒碜了!

李部长一听,忙问:明天是郑伯家的婶子过生日?李老爹点点头:是,她和你娘的生日就隔了一天,所以我故意想炫耀炫耀,把他比下去,没想到他居然打电话举报!

老爷子越说越恼,谁知李部长听了,反而高兴起来,这下问题解决了。原来,剧团每次送文化下乡演出的日程安排都是两天,如果明天郑三驴老婆过生日的时候,剧团还能在这儿演出,那就能消除他的误会。

李部长连忙找到郑三驴,将这个情况告诉了他。郑三驴听了,有点将信将疑,想了想说:那明天得在我家门口搭台子。李部长点头答应:行,没问题!

郑三驴又想了想,说:演出结束的时候,演员也得在我家吃饭。李部长笑了,说剧团下乡来演出是免费的,不用管饭。可郑三驴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你爹说他们都在你家吃饭,那也得在我家吃饭。李部长没办法,只得答应:好、好,你愿意慰劳一下演员,还省得他们自带伙食了。

就这样,剧团在李部长的老家连演了两天,场面十分火爆。剧团送文化下乡的演出活动十分成功,而李老爹和郑三驴也都十分满意,可谓皆大欢喜。

几天后,李部长正在忙工作,忽然接到李老爹的电话。李老爹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地告诉他,村里的刘大爷过些日子要过大寿,想托他让剧团再去演出一次。

李部长听了有些哭笑不得,断然拒绝道:剧团下乡演出的时间和地点都是有计划的,哪能随便安排变化?怕李老爹纠缠起来没完,李部长借口工作忙,没等李老爹再说什么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没想到第二天,李部长就接到了县纪委的电话,说有人举报他以权谋私,安排剧团演出来为母亲贺寿,而且为了不让人举报,连邻居家也安排了剧团演出。

李部长一听就蒙了,这事不是已经解释过了吗?他赶紧将事情的经过又说了一遍。

可纪委的人听完后,却无奈地告诉他:举报的人说了,如果是送文化下乡免费演出的话,那为什么你们两家要管饭?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1260.html

相关推荐

哲理故事《蜂王的选择》

我家的两位邻居几年前各自从山上接回了一窝蜜蜂养在院子里,都希望养上蜜蜂后能喝上纯正的蜂蜜。养了一段时间后,两家的蜜蜂都出现了一些变化。李大哥家的蜜蜂开始分窝了,新蜂王领着一群蜜蜂在院子里飞来飞去,李大..

哲理故事 2025-04-05

哲理故事《三人行》

你知道登山的规矩吗?我是说训练有素的专家结伙去征服险峻的名山。他们三个人拴在一条长绳上交替前进,倘若一人不慎失足吊在悬崖峭壁之外,其他两人要合力把他拉上来。倘若费尽力气,营救无功,悬空吊着的人最好自己..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绑鱼活得久》

在南方某些县城的鱼市场上,你会看见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一边是大盆子里在水中活蹦乱跳的鲜鱼,一边是用细麻绳严严实实地捆绑成弯月形、井然有序地放在木桶里出售的鱼。不知底细的你肯定买盆子里的鱼,那就错了,那..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巴克卖刀》

有个叫巴克的年轻人拜圣地亚哥著名的铁匠史密斯为师,学习打制刀具。几年后,巴克手艺学成,史密斯骄傲地说:你学会了我的手艺,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没想到巴克并不急着开自己的打铁作坊,而是去了外地征询别人对刀..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以鱼的角度思考》

那一年,我大专毕业后到省城找工作。在这个学历满天飞的时代,大专文凭找工作实在太难了。幸好,我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太高要求,在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落了脚。公司刚刚成立,加上我才5个人。老板倒是有工作经验,刚..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一字之量》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在西安上市时,新华书店约作者签名售书。他们为陈忠实做了一张精美的名片,准备随书赠送给读者。签名售书前夕,书店经理亲自拜访陈忠实,并将名片的样品给陈忠实过目,名片上印的是:现代小说..

哲理故事 2025-04-04

哲理故事《成为叫醒兔子的好乌龟》

有一次,我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时,向前排的几位听众提问:你们觉得当时兔子应该怎么做呢?他们都回答:不应该睡觉,应该踏踏实实地努力跑到终点。这是一般人都会给出的标准答案。接下来,我问了K君同样的问题,..

哲理故事 2025-04-03

哲理故事《跌倒以后》

有一次,我在家照看小孩。他在一堆沙中玩装卸游戏,我坐在不远处玩手机。突然,他被一把玩具铲绊倒了。我起身走过去想要扶他,他却自己爬了起来,甩开我伸出的援手,若无其事地继续玩耍。我有些诧异,退回原处观察。..

哲理故事 2025-04-03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