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史上另一起“玄武门政变”》

玄武门下聚集了500羽林军

历史上最有名的玄武门位于长安(现今的西安),李世民在此主导了玄武门之变。而事实上,洛阳玄武门的故事同样精彩。

神龙元年(705),李显与张柬之等宰辅重臣正是从这道城门杀入大内,逼迫武则天退位,还唐于李。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神龙***。

705年2月20日,洛阳玄武门下,聚集了一众将领和500羽林军。

这时的国号是周,称帝15年的武则天已81岁了。从660年和唐高宗一起临朝开始,到神龙***前夕,武则天已经统治中国45年。垂暮之年,兼有疾在身,臣子们很关心继承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武则天也有过考虑。立儿子(李显、李旦)还是立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她犹疑不定。

698年,突厥犯边,武则天募兵抗敌,结果招不到兵,后改为太子挂帅,很快就募到5万余人。武则天据此判断民心思唐,所以在这一年,她迎回李显,立为太子。

迎回李唐后人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将江山托付给他。事实上,武则天此时对继承人的问题仍是举棋不定。所以接下来,她才会听信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二张的片面之词,打击太子党。比如,二张称,曾任太子左庶子的宰相魏元忠等人密谋让太子篡位,取代武则天。魏被贬出京。离京前,有好友送行,又被诬为团伙谋反,武则天立即让有司速速审理,并提前给定了调,说兹事皆实。这哪里是审案?是想走个过场罢了。

之后,东宫重要官员多被外放。

武则天的种种举动都让人怀疑她是不是要对李显下手?在废立太子、毒害子嗣方面,武则天是有前科的。

唐高宗最初立李忠为太子,等到武则天生下李弘后,便废了李忠,另立李弘。李弘是个有主见的人,他多次违背武则天的意愿,被武则天毒杀。之后,武则天又立李贤为太子。这个太子很有声望,但武则天想独揽大权,甚为忌惮。母子俩有了嫌隙后,李贤无由敢言,作一首《黄台瓜辞》,希望武则天听了能有所感: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但武则天丝毫不为所动,将李贤贬为庶人后,又逼其自杀了。武则天又立李显为太子,高宗病逝,李显做了55天的皇帝,便被武则天借故废了。

对家中其他亲人,武则天也非常绝情。李显之子重润、女儿永泰及夫婿因议论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张昌宗这二张权势过大,最终被缢死或被下狱而死;李旦两个妃子去给武则天请安,一入宫门便再无消息,李旦什么也不敢说;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卷入谋反案被杀,自己被当作政治棋子,再嫁武氏家族

能立,就能废。李显这个太子之位并不安稳。对一心想改周归唐的臣子来说,武则天的大肆驱逐太子党也让他们有了大胆的想法。

恰巧这时,武则天病了。705年2月20日,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和李湛、李多祚等联手,称张易之、张昌宗二人谋反,率领禁军诛杀二张。

张柬之他们率领左右羽林军500余人来到玄武门,又派李多祚、李湛及李显的女婿王同皎到东宫迎接李显。待李显到玄武门后,他们斩断门闩闯入宫内。

此时武则天正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走廊里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武则天惊起:是谁作乱?张柬之答: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担心消息走漏,所以没有向您禀告。

事已至此,武则天也是无奈,只能听凭他们改周归唐。她哭着对李显说:我从房陵将你迎回来,当然是要将这天下给你的,而五贼贪功,竟惊我到这个地步!

次日,武则天传位于李显。再隔一天,李显复位。后来,复位的唐中宗李显还专门把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门楼改为制胜楼。

鸟尽弓藏

神龙***整个过程很简单,那么,这里面谁是主谋?

张易之、张昌宗权势熏天。无论是李显、太平公主,还是武家,都曾吃过他们的亏。在这起***中,李显一方深度介入是看得到的,同时,也隐约可见太平公主游走于李、武两大阵营,这才有了双方齐心协力之举。

从目前出土的多方神龙元年宫女碑碑文看,在这起***中,宫女和内官们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武则天能在宫中左右逢源,与其费心经营宫人关系有密切关联。在她还是昭仪时,便曾多方交结宫人,皇后与嫔妃所作所为,她都能得辄以闻,第一时间知道。她能扳倒敌手,也得益于这帮宫人的助力。等她大权独揽之后,她也多方利用宫人,如此一来,宫人便也有了操纵政权的力量。在***中,这些宫人负责宫内外联络、传递消息。武则天时期,间谍遍布内外朝,却对张柬之的秘密行动毫无察觉,这也是宫女为其掩护所致。

而在***后,武则天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儿非但没有遭到打压,反而前途一片光明,深得李显信任,其去世后,太平公主赠巨资助其安葬,这只有一种可能:***前,她就已经背叛了武则天。

关于这起***,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所记有些不同。有的记载说是李显的被迫之举,也有记载说李显是主谋。王恺认为,参与***的人,很多是李显的党羽,其中还有太子妃韦氏的身影。说李显是被迫的,实在说不过去。

神龙***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到这年年末便去世了。张柬之等五人都被封王,但他们的权力也被剥夺了。韦后与武三思反复劝说李显,这些臣子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不如封他们为王,罢其政事,这样一来,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

上以为然,皇帝被劝服了。所谓鸟尽弓藏,不过如此。

而在后来与韦后和武三思的政治斗争中,张柬之遭到排挤,被流放到广东,气愤而死;桓彦范、崔玄暐、敬晖、袁恕己,也遭流放,虐杀而死。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7803.html

相关推荐

历史故事《杨广: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当李密发布讨隋檄文时,皇帝杨广的形象随着檄文的传播一落千丈。不知道杨广有没有读到李密的檄文,如果读到过,他一定会对李密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杨广原本想做一个好皇帝,毕生都在努力,想要成为比肩汉武大帝的..

历史故事 2025-04-22

历史故事《绿林大侠刘邦》

一、刘邦的绿林生涯,是弱肉强食的斗兽场,每天都有新的危机,稍微处理不好,就没有以后的事了。刘邦是泗水亭长,属于沛县的基层领导,正常工作的时候,属下一定要听命令,对吧。但是刘邦送刑徒去骊山的路上,本应该..

历史故事 2025-04-22

历史故事《胡耀邦的勇气和领导艺术》

胡耀邦从1977年任中组部部长到1978年调中央工作,整整一年时间。这一年,是中组部翻天覆地、改头换面、工作突飞猛进的一年。从此以后,胡耀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渐渐高大起来。我是1940年在延安王家坪认识胡耀邦的。..

历史故事 2025-04-22

历史故事《从美国听证会记录看钱学森归国》

历史故事《从美国听证会记录看钱学森归国》

钱学森1950年代初冲破美国重重阻挠报效祖国,不少文献对其壮举给予高度肯定,赞扬他为中国人的楷模。从当时回国的过程看,他回国目的除了报效祖国外,回家尽孝也是不能忽视的一面。但是,对于钱学森回国尽孝的描述,..

历史故事 2025-04-22

历史故事《“部费”:清朝衙门潜规则》

历史故事《“部费”:清朝衙门潜规则》

要报军费?先缴小费!清同治七年(1868),湘军和淮军合力镇压了捻军,绵延十几年的战乱终于平息。然而,曾国藩和李鸿章顾不上庆功,便又为另一件棘手的事伤透了脑筋。这件事,就是报销军费。按照朝廷的规矩,报销军..

历史故事 2025-04-21

历史故事《吉地的风水战》

光绪帝的崇陵是中国最后一座帝陵。崇陵位于清西陵内,原名九龙峪,被确认为万年吉地后,更名为金龙峪。当时及后世均有传言称,慈禧太后过于强势,所以光绪帝在世时,不曾营建万年吉地。在光绪帝去世后,方才急匆匆地..

历史故事 2025-04-21

历史故事《好领导都会赏罚分明》

无论古今中外,说起好领导的品质,大凡总有这么一条:赏罚分明。的确,凡是有水平的领导,都不会一直让手下人辛苦卖命而不给任何回报。《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中,刘备在历经艰险,失去了庞统,请出诸葛亮后,终于拿..

历史故事 2025-04-21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