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您等我

村里的瓦房稀稀零零的,这儿两间那儿三间地坐落在山腰。不像城里,一抬头便是一栋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太阳刚露出小半边脸的时候,公鸡就顶着一头红鸡冠在啼鸣了,响亮有力。外婆背着能及腰的大背篼,脚沾着露水,上了田埂,开始了新的旧的日子。外婆出去的时候,大门总是敞开的,外婆知道,哪里怕什么贼,这儿哪里会养出心术不正的人,只有跟她一样朴实的乡下人。即便是有,正对院坝的门上贴着门神呢,还担心什么呢。等到天渐黑了,外婆就开了院儿里唯一的灯,发出昏黄不太明亮的光线,刚好照完整个院坝每一个角落,就想外婆对我的爱,不多不少,不浓不淡,不远不近,刚刚好。灯有时会闪烁一下,像是天上一颗犯了错的小星星跑下凡来,又像外婆浑浊的眼睛,守候在老屋前,挂念着远方的儿孙。

一年前在市报里投几篇文章,喜幸陆续都发表了,外婆高兴地合不拢嘴,拿着报纸高兴地看半天,像孩子一样让我给她读。边听边笑,眼睛弯成条线。外婆读不懂报纸,因为外婆并不识字。

但是外婆跟大多数外婆一样,善良,朴实,勤劳,能干。外婆年轻时跟了外公后,辛辛苦苦地拉扯大三个孩子,还要孝敬年迈的公婆,守着清苦的日子不埋不怨。在我的心里,外婆一直什么都会。有年初夏,城里的蚊子特别多,我老是被咬得全身是包,什么法子都不管用。 到了外婆家玩,外婆心疼地替我涂上花露水,尽管没多大用处。第二天就拿出瓶什么药水,给我涂在身上,包很快就消了,药水淡淡的香味还能驱走蚊子。后来才知道,这瓶药水是外婆摘了院前梨树盛开的花儿捣出汁做成的。想到外婆在那昏暗的灯光下,踩在凳子上吃力地摘梨花的样子,心就一阵阵地搐动。那一小瓶药水,我一直留着舍不得用,后来实在被咬的受不了了,拧开盖儿,淡淡的梨花香还在,只是药水变了质。四五年过去了,外婆早就住在了城里,梨树也花开花落了四五次,我还是没舍得扔掉那瓶连梨花香也闻不到的药水。因为只要看到它,心里就一片温暖。

外婆还有好多好多好,说不完也说不清。爱,一直没变,可是外婆已经七十几了。头发也已黑白交掺。外婆的脸上、手上都布满了皱纹,身子还是那么瘦小,外婆年老了。以前我总说赚了钱第一个给外婆花,买了大房子第一个请外婆住,长大以后第一个孝敬外婆外公。外婆听了,总是笑得脸上的皱纹成了一朵菊花,总是说,乖孙儿,快快长,快快长,外婆等你长大如今,我才十四五岁,就比外婆高了一两个头。抱着外婆就像抱着比我小的孩子。看着下巴盯着的白发,心里不禁潸然。外婆,我还不够大呢,您一定要等着我长大。外婆,您等我长大好不好,等我赚钱给您花,等我买个大房子来接您。

外婆,您等我,等我好好孝敬您,等我用后半辈子慢慢偿还您的爱。

2012年8月1日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7663.html

相关推荐

外婆的爱与奉献

外婆的爱与奉献

感恩外婆的故事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我的外婆一直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人。她有着淳朴善良的性格和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她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都深深影响了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我的外婆的故事,让更多的人..

好文精选 2025-03-10

情感故事《外婆的初恋》

1、外婆出生于战乱频繁的民国时期。那时,山里虽然没有战争,可土地里也出产不了多少粮食,人人都吃不饱,日子都过得很辛苦。外婆的父亲身体不好,干不了农活,所以外婆的童年很辛苦,她时时都在劳作。外婆18岁时,..

情感故事 2025-03-02

外婆的爱如阳光

外婆的爱如阳光

我的外婆是一位非常热爱生活的老人,她的爱如阳光一样,温暖着我的心灵。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当放学回家,外婆总是亲切地等在门口,给我热情地拥抱和问候。这一幕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至今仍让我感到温馨..

好文精选 2024-10-07

亲爱的 谢谢你等我移情来爱

亲爱的 谢谢你等我移情来爱

不知何时起喜欢行走于伤感文字间,心情寄字落于笔下。也许是那段恋情的终结,又也许本身就是一个容易伤感的人。他那年24岁、情场失意、很是潦倒。为了完成自古以来的传统祖训,得找个人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于是在父..

情感日志 2024-09-07

桂花树下的外婆远去了

又一次回到老家,推开老屋的窗子,一阵桂花的幽香扑面。而老屋场高大的桂花树上,在光影里摇曳着一片迷离的金黄。恍惚间,我看到瘦小的外婆正在桂花树下,驼着背,一手撒着谷糠,一边吆喝着鸡群,一边喃喃自语。我亲..

伤感散文 2024-08-04

《外婆的手纹》原文 (作者:李汉荣)

《外婆的手纹》原文 (作者:李汉荣)

作者:李汉荣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简单的说法,其实要想得到这个评价,是..

文字 2024-07-28

外婆的草鞋

外婆出生在大理州洱源县的一个小村庄。20世纪40年代,生活十分艰苦,几乎一日三餐都吃不饱。缺钱缺粮严重,许多家庭无力购买布鞋,小孩经常赤脚在房前屋后玩耍。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草鞋,降低脚受伤的概率。每年秋..

抒情散文 2024-07-06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