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官印墓》

肖家旺自幼丧父,与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苦度光阴。道光十八年,湖广地区遭遇大旱,庄稼绝收,百姓衣食无着,哀鸿遍野。母亲无奈之下,拖着病体领着十岁的肖家旺外出逃荒,来到了仙女峰下。

仙女峰地处湘中腹地,山势不高,却悬崖峭壁,奇险无比。山上有一块高五丈有余、长二丈左右、宽差不多一丈五的方形石柱,形状恍如官府大印,被人们称为官印石。

因劳累饥饿过度,肖母带着儿子从官印石下的小道经过时,病情陡然加重,再也无力行走一步。肖家旺哭着喊着,眼睁睁看着母亲撒手西归。他跌跌撞撞下了山,见人就哭,求爷爷告奶奶,向当地一户人家借了把锄头,回到山上。可他身小体弱,没法搬运遗体,只能忍着饥饿的肚子,就近一锄一锄挖了好几个时辰,才挖出一个勉强可供遗体存身的浅浅坟坑。

下葬的时候,他想想母亲短暂一生的痛苦磨难,看看她那身连遗体也无法完全遮盖的褴褛衣裳,越发悲从中来,忍不住号啕大哭。

哭声惊动了一位在附近山坡上放牛的老大爷,老人闻声赶来后,十分同情这个落难的孩子。他将身上披着的防雨蓑衣解下来,裹在肖家旺母亲的遗体上,又动手帮忙,将遗体抬入坟坑,草草掩埋。

肖家旺安葬母亲后,那位好心的放牛老人把他介绍给当地一位姓李的富裕人家。李家夫妇年过四旬,性格耿直,心肠也好,却无儿无女,见肖家旺长得眉清目秀、口齿伶俐,能平白捡到这么一个现成儿子,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当即收养了他,并将他送到村上人合伙请来的私塾先生那儿读书。先生是个饱学之士,可惜时运不济,早年考上秀才后,举人的身份就一直与他无缘,眼看求官无望,加之生活所逼,才静下心来,当了一名教书先生,日常教着十几个孩童度日。

先生这些年遇到的学生大多顽劣愚钝,没一个出色的,他对肖家旺也没抱什么指望,无非是每年可以多收几斗米的学费。可是,几天下来,先生惊喜地发现,这孩子尽管毫无基础,却过目成诵,理解能力也非同一般。他前一天教过的课文,全班学生就只有肖家旺一个人能够在第二天晨考时全文背诵,还能声情并茂地分析讲解,令所有人惊讶不已。

先生爱才惜才,认定这孩子是块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于是尽其所能倾心传授,肖家旺的学业突飞猛进,十六岁就考上了秀才。以后逐年参加科考,连战连捷,二十二岁即高中探花郎,很快就授了实职。为官以后,他凭着扎实的才能学问、灵活的变通技巧、高超的钻营手段,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一路升迁,三十八岁成为朝中二品大员。

官做到这个分儿,肖家旺终于松了口气,想到了放牛的老人、先生和抚养他成人成才的养父母,自己这些年宦海遨游,还没有好好报答他们呢。当然,他最挂念的还是早丧的母亲母亲为他付出了太多,可他如今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为母亲重新装殓迁坟,风风光光补办一场葬礼。

肖家旺把想回家为母迁坟的事禀告了皇上,皇上很赞赏他的孝心,封他为钦差大臣,赴湖广巡视,顺便办自己的私事。

接了皇差,肖家旺率领随行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向老家行来。一路上,沿途各地方官得到消息后,都隆重地迎出几十里,山珍海味,美女娇娃,黄金珠宝,应有尽有,一处比一处更让他爽心惬意。因接受的礼品太多,每过一处,他都不得不雇用当地的车马装载。这样,等他行到仙女峰附近,辎重已经相当惊人。

仙女峰一带属湘乡县管辖,县令得知钦差大臣前来为母迁坟,迅速动用大量库银,征调大批民夫,开山凿石,硬是在仙女峰陡峭的山间辟出一条道路来。肖家旺到达之后,因离事先看好的迁坟吉日还差两天,就准备了几份丰厚的礼物,先去拜访当年的恩人们。

令肖家旺大为扫兴的是,放牛老人是个老光棍,早于多年前去世,连个家人也没有。那位教书先生是外乡人,年老回乡,如今不知是死是活,也无人知道住在何处。他的养父母年过古稀,人倒还健在,只是不知为什么,两老听到他回乡迁坟的消息后,竟于两天前相携外出,不但拒而不见,还托人转交给他一封信。信上的大概意思是:我夫妻不过是乡间农户,没资格与朝中权贵攀亲,当年的养父母与养子关系,就凭此信正式解除。

在信尾,老人还不客气地给了他两句忠告:人在得意的时候千万不要忘形,不要忘记自己的过去!望你好自为之!

看完信,肖家旺一声苦笑,摇了摇头:这老人家,都一大把年纪了,为人还是这么迂!我如果忘了过去,忘了你们的养育之恩,如今怎么会来看你们呢?

迁坟吉日到了。为了体现对亡母的孝心,上山时,肖家旺没坐轿没骑马,而是领着一众随从,抬着一具由沉香木制作的大棺材,徒步上山。一行人累得气喘吁吁,来到当年那座寒酸的坟墓前。因为多年来有养父母的照看,这座孤坟还很整齐。

依照传统规矩,铳炮响鼓,肖家旺三跪九叩,烧过纸钱焚过香,才下令开挖。不想,民夫刚一动锄,猛然听得轰隆一声。众人大惊,见那墓穴已自动裂开。

墓穴之内,肖家旺母亲的遗体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她的面容栩栩如生,入葬时的枯槁干瘪竟变得丰盈饱满,当年裹在遗体上的那件棕织蓑衣,已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袍,两边的棕丝也变成了一根根洁净的玉带,穿在遗体身上,既合体又高贵。

大伙儿正感惊奇,又是一声震天巨响,坟上方的那块官印石竟应声而倒。

随行的风水师一看那情形,不由得叹出一口长气,轻声念叨:多好的一座官印墓,平白无故来迁什么坟!这不是自找倒霉么!因担心口舌惹祸,得罪了钦差大人,他将声音压得很低。但是,尽管在场的其他人谁也没听到,但肖家旺却听得清楚,还感觉有如炸雷入耳。他大脑轰鸣,眼前一黑,一口鲜血喷出,仰身往后便倒下了。众随从慌忙将他扶住,一齐高喊:钦差大人,您醒醒!钦差大人,您这是怎么了?嚷叫老半天,肖家旺才悠悠醒来。他醒来后便焦急地大叫:快,快把老夫人的坟墓照原样填好,千万不能有半点差错!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坟墓填回原来的模样,阴阳师的感叹还是奇迹般应验肖家旺刚刚返回京师,就被皇帝下旨逮捕入狱。

原来,他这次出京后,就不断有同他对立的官员弹劾他,说他在朝为官这些年,大肆索贿受贿,贪赃枉法,数额巨大。这次奉旨赴湖广巡视,他更是变本加厉,极尽贪索之能事,沿途有几个寒酸的官府衙门被搜刮得府库空虚,只好向百姓摊派,百姓们叫苦连天!皇帝震怒,下旨将肖家旺一家满门抄斩,家产籍没归公。

朝廷在清查他一家人口时,查出他老家有养父母,理应同罪。但是,两位老人被抓来后,皇帝听了他俩拒而不见养子的故事后,竟破例网开一面,下旨不予追究。

肖家旺死了,仙女峰那座官印墓的故事,却一代代流传下来。人们不仅感叹肖家旺的不作死不会死,更佩服肖家旺的养父母,那么决绝地放着一个当大官的现成养子不认,从而幸运地躲过一场灭门之祸,这份睿智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呀!

更新于:6天前
打赏

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本文地址:https://www.800185.com/post/6286.html

相关推荐

民间故事《九雷补天墨》

民间故事《九雷补天墨》

一个死秘明朝时候,一道圣旨传到了墨阳县。李家墨坊的坊主李淳风跪地接旨,他听罢太监宣读完圣旨的内容,真好像一个焦雷劈在了头上,当时就愣住了。当今天子突发奇想,竟要叫李淳风在一个月内,赶制出十方九雷补天墨..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应得之罪》

民间故事《应得之罪》

1、得好工作张峰大专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在大城市里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不容易,他找了好几份工作,都没干长,不是嫌累就是怕苦,虽然学过计算机,技术却不够好,这种情况下哪有好工作给他呢?但凡事无绝对,张峰..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寻找盗墓贼》

民间故事《寻找盗墓贼》

找上门来的生意这天中午,林建成在天外酒楼二楼喝酒,正喝得高兴,忽听背后有人悄声道: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地鼠公林建成林壮士吧?林建成一回头,见身后一位陌生的白须老者正在自己身后躬身施礼。林建成当即推诿道:老..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侠婆》

公元1688年,陕甘发生大规模武装起义,清政府急调闽浙总督左宗棠改任陕甘总督,督率其麾下10万湘湖子弟兵前往陕甘镇压平乱。各地州府、县衙把一门心思全用在配合、支持清兵戡乱上,地方事务疏于管理,土匪蟊贼便趁火..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金蟾金舌》

在人才辈出的京城,有一个让所有茶庄酒楼都惧怕的人物,名叫金蟾。他能在京城最好的仙琼酒楼吃最贵的饭却没人敢吆喝,能在江南最奢华的玉壶茶庄品茶却没人敢打扰。但他一不是官宦望族,二不是豪门地主,他能这么想,..

民间故事 2025-02-22

民间故事《秃笔田》

河北满城凤凰山下有个田家庄,庄上有个孩子名叫田满,他天生聪明,读书识字一点就通,且过目不忘,人称神童。他娘也盼着他能有点儿出息,家里再穷,也坚持让他读书。田满16岁这年,教书的陆先生让他到县里去参加小试..

民间故事 2025-02-21

民间故事《天下第二书》

民间故事《天下第二书》

1、筑城天启七年五月的一天上午,宁远城的守将袁督军着一身戎装,领着三位老先生来到了城头。带领工匠们修筑城墙的副将廖剑平一见督军前来,急忙过来见礼。袁督军一把拉住他,呵呵笑道:廖将军辛苦了,我给你介绍三..

民间故事 2025-02-21

民间故事《送你一封信》

民间故事《送你一封信》

1、将军府南宋初年,襄阳城,元军围城已3个月有余。守城将领钟山恒日夜难寐。元军围城将领裕勒子精通兵法,且骁勇善战,武艺超群,让钟山恒很是头疼。裕勒子重兵围城,且在城里通向城外的护城河水道设置了密密麻麻的..

民间故事 2025-02-21

评论列表
支付宝
微信

友情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