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千年前的天气预报》
2025-01-07 08:30 历史故事
生活在上古时期的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天气变化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非常重视对气象状况的预测和记录,所以甲骨文里有着内容翔实而细致的气象档案,从中可以看到很多与气象有关的字。
商代人最关注降水
在水利技术还很不发达的时代,雨水之于农业生产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雨水并不总是充沛的,于是人们便向天求雨。甲骨文里有为数不少的献祭求雨记录。《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商刚刚立国的时候,天下大旱,心怀苍生的君主成汤想把自己作为牺牲向上天献祭求雨,之后天上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人们对雨的依赖和期盼。
尽管雨能够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但人们也并不总是希望遇到雨天。在甲骨文里,不合时宜的雨被称为雨不正辰,《诗经》中有一首题为《雨无正》的诗,以不合时宜的雨来讽喻政令不当。
古人认识自然的水平较低,只好寄望于超自然力量泄露天机。雨是大气循环的产物,来自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冷凝成云,云中的水滴聚集到空气无法承载的程度时,就会落下来成为雨。对于云与雨的密切关系,商代人就已经有所认识,当时的占卜记录中有这样的一条记录:兹云,其雨?
意思是:天上已经乌云密布了,是不是会下雨呢?
甲骨文中的云字,像云朵卷起的模样。后来,因为云字被借用来表示说话,于是,人们就在云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表意的雨旁,组成云字,来表示云最初的含义云彩、云朵。
甲骨文中的风、电、雷、雪、雹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时代,人们把一切不易理解的现象都归因于超自然力量的作用,这在商代人对风的理解和认识上也有所体现。商代人给来自不同方向的风起了不同的专有名称,并且把它们都视为神灵,每年都要举行祭祀仪式,向四方风神祈祷,希望他们能够保佑农作物丰收。
在早期古文字中,用来表示电的是申字,申的字形像半空中闪耀而曲折的电光。
闪电总是裹挟着雷鸣,紧随电光而来的雷声犹如无数车轮碾过,所以雷最初的形体就是在表示闪电的申字中间添上几个车轮的形状。由于甲骨质地坚硬,刻划弧线不易,所以车轮往往被刻成方形或菱形,有时候还会用点来代替。
到西周中晚期,雷原本的面貌荡然无存,几个田形似乎无法体现雷的含义,于是人们另辟蹊径,在上面添加了一个新的表意偏旁雨,以表明这个字的含义与下雨有关,最原始的闪电形也在这个时候彻底消失了,这一过程大约发生在战国时期。汉代以后,田形由多个省略为一个。
汉语里很早就产生了雪这个字。人们在进行书面表达的时候,借用了一个读音与雪相近的字,那就是彗。由于雪属于降水,而当时已有的字里,表示降水的只有雨字,所以就让雨字来充当表意偏旁了。
夏季的暴雨往往夹带冰雹,对农作物造成极大的损害,商代人会祈求上帝保佑不下冰雹。甲骨文中的雹字上面是雨旁,意味着冰雹是降水的一种,下面的几个菱形轮廓就是冰雹的象形图案。
关于彩虹的文字记载
这句话说的是:有一道彩虹出现在北边的天空中,一直延伸到黄河里喝水。
古人看见时隐时现的虹桥,于是浮想联翩,把它看作有灵性的神物,能够低头喝河水。有人把它描述成两边各有一个头的神兽,也有人把它想象成雌雄两只神兽在交尾。在马王堆汉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虹的形象是一只躯干狭长、有四肢的神兽,并且能够主宰世事:赤虹在冬天出现,冬天打雷,就会对一国之君不利;白虹出现,就预兆着诸侯会因此而死。
虹字最原始的写法就是对这些神兽形象的描绘。后来,人们才把它改成了更容易读写的形声字,用工旁表音,用虫旁表意。
虹字的虫旁与虫的简化字虫有所不同,它相当于今天的虺字,指的是一种体型偏小的毒蛇。虫最初的写法就是一条头部呈三角形的小蛇形象,三角形渐渐演变成了四边形,才有了后世常用的形体。最迟在秦汉时代,就已经有人把虫字当作虫字用了。
早期古文字里与天象、岁时有关的字身上有很多故事,这些字的形体特征和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现了古人对宇宙的观察和认识。我们不仅能够从中领略到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古人探索自然奥秘的恒心,以及寻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的不懈努力。
更新于:3天前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