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越战越勇的高考》
2024-08-25 08:50 人生故事
当1977年恢复高考的喜讯传到我下放的偏僻农村时,已是深秋时节了。
那天上午我正在农田干活,大队***拿着一张报纸对我说:小方,停止多年的高考今年冬天恢复了,作为有着高中文化的知识青年,你应该去报名参考,这可是改变命运回到城市的难得机会啊!你报名了吗?你考了吗?一时成为广大知青的热门话题。我原来准备扎根农村干一辈子的心,立即被恢复高考的春雷惊动得心潮激荡,多年没有高考的郁闷与苦闷一扫而光,思绪万千。昔日在学校读书时经常被开门办学办得基础薄弱,毕业后又在农村战天斗地,许多基础知识消失在田间地头,自己腹中有多少文化去攀登那神圣的高考知识殿堂呢?何况当时数百万考生,而录取率几乎是百里挑一,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中老三届新三届中的考生藏龙卧虎的大有人在,与他们同桌竞争可以说希望不大。可我转念一想,高考制度的恢复,毕竟给我们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遇,使得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生能有几回搏,我没有丝毫的理由拒绝高考。即使考不上,也可以积累知识,明年再考,努力托起久违的大学梦。
我在报名参加1977年冬天的高考后,寻找那尘封已久的课本,背起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外语等基础知识,冷淡多年的学习风气很快被激活起来。原以为那些曾经学过的知识过一眼就熟悉,实际却不是那么简单。我翻开课本,里面的知识似曾相识,原来熟悉的题目不会做,那些滚瓜烂熟的公式和定义需要从头再学。由于远离县城大约三十里,信息不通畅,除了报纸刊登的考试大纲外,缺乏高考复习资料、模拟试卷和老师辅导,只能在几本书上死记硬背。考什么?如何考?心中没有一点儿底。由于当年报考人数太多,国家把高考分为预考和正式考试两个阶段,在预考阶段像大浪淘沙一样先把大多数成绩差的淘汰掉,剩下一小部分成绩好的再参加正式考试,从中再录取少数考生为大学生,竞争十分激烈。而我在预考中就被淘汰出局。
1978年的高考,我正好20岁。人在20岁左右,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现代着名作家柳青说过:一个人的一生要走的路很多,但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对我而言,高考是我离开农村,返回城市,吃公粮当国家干部的必然抉择。考上大学,将前程似锦。考不上的话,可不是当今青年作家韩寒说的考不上大学,照样活得很好。当年只能继续在广阔天地炼红心,面朝黄土背朝天,温饱都成问题,前程渺茫。高考改变命运的希望之火,点燃了我的心中渴望,除了背水一战,没有他路可走。
这一年,我调整学习方法,专程到县中参加高考补习班。由于老师辅导有方,常做各科模拟试卷,大大提高了答题能力和答题技巧,解决了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后,信心百倍。刚进入五月就骄阳似火,天气炎热,家中酷热难耐。我每天看到的是那些冰冷的公式、单词、习题等,还有那些除了应试而毫无用处的知识,天天都是汗流浃背。吃完晚饭,又把自己关在闷热的小屋继续做试题。可谓为考学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每天都在憧憬着美好的大学梦,却又担心能否梦想成真。当我走进考场的时候,我将准考证郑重地放在桌面的左上角,心中不由自主地掠过微微的颤抖,我真正领略到了考场如战场一考定终身的真谛。面对着散发油墨清香的考卷,我先易后难,认真解答每一道试题。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第一次预考我榜上有名,第二次正式考试以3分之差名落孙山,再一次领教了高考失败的残酷无情。但我毫不气馁,准备明年再考。
1979年的第三次高考,是我回城参加工作后进行的。面对工作忙、时间紧、压力大等困难,我白天工作,晚上复习,捧书卷,解习题,挑灯夜战,以苦为乐,学而不厌。困了用冷水洗脸提神,累了以散步解乏为的是最后一次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事与愿违。因为数学一科没有考好,以低于录取分数线6分而与高考的梦想之神再次擦肩而过。
从三次高考的结果看,我是一个失败者。分数似一把无形的利剑,彻底击碎了我的大学梦。我不是读不懂大学的课本,而是以几分之差被大学拒之门外。对于高考这座独木桥而言,千军万马之间几分的差异往往有天壤之别。高考既让我爱恨交加,又欲罢不能。在后来的四五年里,因为忙于工作,一直在考与不考中徘徊不定。考吧,一直没有走出屡败屡战的阴影,对能否考上大学心中没底,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不考吧,又心有不甘,多年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付诸东流。一时碌碌无为,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20世纪80年代初期,广播电视大学这一新型大学应运而生,国家承认高等教育学历。
当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将要招收85级中文(文秘)专业新生的消息传出时,令我熄灭多年的高考之火再次燃烧起来。我及时报名参加了电大迎考补习班,每天下班后乘着拥挤不堪的大通道客车,往返七八十里路到市区听辅导课。尽管有拥挤、雨雪、饥饿等困难相伴,但我克服困难,风雨无阻,坚持上课。每天回到单位时,已是夜深人静,可我不顾疲劳困倦,整理笔记,解答试题。1985年4月,我参加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招生考试,三天考试时间,紧张和压力不言而喻。这是我人生中第四次参加高考,好比蛹在破茧而出的一刹那,成败就在三天之间,因为我再也承受不起考试失败的打击。
1985年6月6日,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6分的优异成绩被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录取,成为返城知青中考上大学的幸运者,圆了朝思暮想的大学梦。
四十年前的高考,像是一场梦啊!
更新于:3个月前本文由八零生活网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